加入“世盟”的亚洲人士、各国政党的目标,自然是亚洲的统一。
大陆和台湾的统一,可以以组成“中华邦联”或“中华联邦”的形式进行。只要允许台湾的政治团体登陆,事实上障碍很小。这一点,从台湾的统一口号诸君就可以知道!说老实话,统一真正的障碍其实并不在台湾。
被斯大林强行割走的蒙古国既然屡次表示愿意内附,届时时机成熟,自然也可以加入联邦。即使付出几千亿人民币,赎买这一代人,难道156.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数的地上资源、地下矿藏不值这个数?
以“中华联邦”的形式统一海峡两岸的政治实体,甚至外蒙的设想一旦实现,执政者即应寻求重新划分省区,取消那些莫名其妙的自治区、州、县,以弱化、消弭那些逆天而行的分裂势力。
应该鼓励各民族自由通婚,尽早取消民族登记制度,取消那些饮鸩止渴的超国民待遇。
应该鼓励各现有民族迁徙对流,须知西域早在汉朝即属汉土。固结藏青,则莫如奖掖藏传佛教。
……
当然,由于采用联邦制,未来省区的自治程度还是很高的,但自治并不等于独立。若欲应付民选省区离心倾向,莫如多所建置,众分其力。
亚洲的统一估计首先会在东亚、东南亚实现。
对象是中国、蒙古、韩、朝、日本以及越、老、柬、缅、泰、新、菲、马、印尼等国,以中日韩(韩朝必定统一)为核心。
首先是完全实现自由贸易,建立共同市场,统一货币,建立亚元区,而后是建立超国家的亚洲议会,亚洲委员会,亚洲法院,建立统一的军队,建立亚洲邦联乃至联邦。
说到与日韩携手,网上的民族主义者们自然是大为震怒。
在他们眼里,韩国都是棒子,日本都是鬼子。中韩之间只是宗主国和属国,中日之间只有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不可能共存共荣,更不可能变成一家人。
他们理解不了韩国人的自高自大,其实只是千年屈辱后一个精悍民族心理的过度补偿。
更不知道这一代的日本人与侵华战争无关,侵华战争的罪犯们其实早已被上天打入了地狱,正在忍受种种酷刑。
——裕仁天皇现在在哪里,你们知道吗?
“无间地狱”!
一个人能够逃脱阳间的法律惩罚,却绝对欺骗不了神明。神目如电,纤毫莫遗。他的种种罪恶,上天看的一清二楚,再怎么掩饰也没用。
建立起“东亚—东南亚”联邦或者“亚洲联邦”,各国之间各种悬而不决的领土争端自然而然烟消云散。
譬如中日之间,韩日之间,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东盟各国内部的争端等等等等。
亚洲联邦发展到南亚,发展到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诸国的时候,中印之间,南亚各国之间的领土之争自然也会一风吹尽。
网上总是有人力主夺回失地。然而既然当初中共主动放弃了藏南,到了现在,在几百万印度人定居已久的情况下,使用武力还争的回来吗?就算勉强夺回来,我们能把这些印度人撵走吗?撵不走,夺回领土还有什么意义?
在印度入常的问题上,中国当局目前的态度可以说是极不明智的。
奥巴马已经明确宣布美国支持印度入常,盛赞印度已经崛起。英国一向宣称与印度保有“特殊关系”,不仅不会反对,而且早已多次坚决表示力挺。法国和俄罗斯与印度长期友好,如果美、英两国坚决支持印度,它们自然也会顺水推舟,落个顺水人情。
唯一的障碍就是中国,然而中国有什么充足的能够说服人的理由屏挡十年后世界人口第一,一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国于安理会的大门之外?
阻挡印度入常,可以说毫无益处,除了使自己更加孤立,增加一个劲敌以外,结果必然是鸡飞蛋打,一无所获!
本人并不是在痴人说梦,亚洲共同体乃是正在实现中的现实。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
“东亚共同体(又称亚洲共同体)是在欧洲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省所做的欧洲共同体(及之后的欧盟)和同样地、在东亚所构想的共同体。这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它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并非一个排他性的集团,也不针对任何区域外国家。
‘东亚共同体’应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石,通过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货币联盟等形式,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织、相互联结而成一体的关系状态,并由此进一步发展为安全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
“在2009东亚峰会中,温家宝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原则(应该是与其他人共同提出)。东亚=东北亚5国+东南亚10国=15国,17亿人口,GDP总值7万亿美元。
合作理由是:“区域一体化潮流汹涌,东亚合作势在必行。”
在日本方面,其外务省被视为在这个概念的实现上较为积极的一方。自民党及民主党均在他们的政纲中提到要在东亚地区建设一个共同体的构想。特别是在政党之中提倡“与亚洲共生”的的民主党更比较属意。在日本国外,则主要由韩国的保守政治家所提倡。
这个构想曾在ASEAN+3、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的2003年第9届东盟峰会上作为议题。2009年10月10日,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日韩敲定未来合作大方向:共建东亚共同体。
如果其成员国是依照东亚峰会成员的话,则其潜在成员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新西兰、文莱,以及东盟成员国候选国东帝汶。
“在东亚建立一个贸易共同体的想法已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开始,日本便产生在东亚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设想。然而这种想法并不成功,因为它主要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日本想凭借其庞大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建立日元圈和日本势力范围。然而亚洲一体化的设想并没有随着日本的战败而结束。
1967年8月8日,由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新加坡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协会成立,用以防止区域内共产势力扩张。
199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设想,后来改称“东亚经济论坛”。因美国反对,日本消极,论坛未能启动。
1994年,东盟地区论坛(ARF)成立。
1995年,东盟在曼谷首脑会议上提出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首脑会晤的设想。
1996年,首届亚欧首脑会议召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同年年底,首次东盟与中、日、韩(时为9+3,1999年柬埔寨加入东盟后成为10+3)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2002年,“10 + 3”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东亚研究小组(EASG)提出的建立“东亚共同体”报告。
2003年底,日本和东盟举行特别首脑会议,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也确认了建立“东亚共同体”这一目标。目前,东亚各国已经确定了以建立“东亚共同体”为东亚合作的长远目标。
大多数的赞成者均主张,应先朝向东亚地区共同的经济圈作为目标,然后再以欧元作为榜样导入共通货币。这是从“亚洲货币单位”作为的一篮子货币的概念获得采用而开始的预想。但也有说是从议会制民主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汉字文化等共同的价値观中所归纳出来的意见。
2009年9月,日本民主党执政后,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与中、韩领导人接触时多次提及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中、韩领导人也予以积极回应,东亚共同体的概念迅速升温。鸠山把东亚共同体定位为在亚洲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三极。
2009年9月28日,在上海举行的中日韩外长会上中国外长杨洁篪表示称将积极参与东亚合作一体化;日本官方也首次表示,这一梦想有望在未来10到15年实现。”
“2009年12月底,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访问前夕,习近平12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日韩主流媒体驻京记者的联合采访,并对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作出重要表态。
习近平说,东亚共同体是中日共同目标,他表示,鸠山首相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显示了日本政府重视东亚区域合作的积极姿态。这一构想符合亚洲一体化进程的大趋势,也是包括中日两国在内本地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构建东亚共同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当前最重要的是各国应加强对话沟通,形成共识。这次谈话,向世界展现了东亚共同体未来光明的建设前景,引起广泛关注。”
“经济方面的优点
若只限于货币来说,亚洲共通货币的导入将能压抑外汇市场的影响,使东亚地区的经济长期安定。另外,共通货币将会与美元及欧元在世界上并列存在,使到亚洲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得以向上提升,贡献良多。
在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的世界性地域统合进程中,为了使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增长更加稳定,东亚地区亦同样需要这样的一个组织来维持。”
“对地域之间的政治稳定、融和的期待:
随着共同体使到在经济交流上活跃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对立将能渐渐消除,所以被视为与地域之间的安定有着紧密关系。另外,亦有可能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化。”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2009年09月21日在美国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时,提出了按照欧盟的形式,建立一个东亚共同体的构想。这个设想的提出使人们对未来东亚国家的合作充满想象。东亚国家,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文化交往悠久,经济合作紧密,政治上也在不断增进互信。在全球化和区域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东亚国家一体化的构想早有酝酿。
鸠山提议东亚共同体应类似欧盟,这一设想颇为大胆。因为这意味着在东亚国家内部实现统一货币,在对外政策方面也要有统一的声音,比如建立一个类似东亚议会的机构。这样高度统一的共同体显然目前还无法实现,但这也反映出日本在东亚一体化上的热情和积极态度。
此次针对鸠山首相的当面提议,胡锦涛主席提出了5点双方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建议,包括加强领导人之间、民间,以及经贸往来等方面。日本媒体特别对第4点——“在亚洲及全球性问题上进行合作”进行了解读,认为这是胡锦涛对鸠山首相提议的一种回应,但眼光更为深远。另外,这也反应了中国对发展中日关系的一种理性、现实的态度。归根结底,中国对东亚国家加强合作持积极和坚定的态度。”
“东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明显,这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融合和发展,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也更加突出。在欧洲,欧盟还在扩展和深化,设置统一的欧盟总统的构想在讨论中(现在已经实现)。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一体化合作已经形成。在南亚,以印度为核心的南亚共同体也呼之欲出,此外,拉美、非洲等有自己的地区合作组织。
因此,东亚建立一个以中日主导的共同体是大势所趋。
其次,东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的儒教文化深深影响着东亚各国。长期以来,中、日、韩共同组成了鲜明的东方文化。汉字文化圈或筷子经济圈一直为人所乐道。
此外,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成为继西欧、北美经济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区。统计数据显示,中、日、韩外贸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55%,逊于欧盟的65.5%。
一个“相互依赖”的区域性贸易链,正在东北亚地区逐渐成型。
有评论认为,鸠山首相还把东亚共同体定位为继欧盟、美国之后的世界经济的第三极,希望将东亚变成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牵引机车”。实际上,东亚经济区不仅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马达,更是促进东亚共同体形成的催化剂。”
东亚共同体虽然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但是,东亚各国的合作早已经开始。东盟10国已经形成机制,而中、日、韩也参加了东盟的10+3会议。最近,中、日、韩三国也建立了自己的领导人会议制度,这些都可以说是东亚共同体的初级阶段。
第二届中日韩三国峰会结束,象征意义和实质内涵都惹人关注。从象征意义而言,中日韩三国合作的10年迎来了一个全新合作的新时代,从实质内涵而论,三国峰会达成了一些列共识。从峰会发表的《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看,三方在朝核问题上凝聚了共识,并明确指出,三国致力于在开放、透明、包容原则基础上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致力于区域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的沟通与协调日益加强。
“东亚共同体”得到三国确认,意味着三国合作的新水平和展示了区域合作的未来愿景。虽然,日本新首相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概念,从目前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障碍。但是就像二战后丘吉尔首倡欧共体概念时的一样,时人也普遍认为不可能,但事实却是一个分裂的欧洲整合为当前的欧盟。东亚三国,中日韩文化背景相似,处于汉字文化圈和儒教文明的大坐标系下,更重要的是,三国属于G20集团,中日韩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后占世界的17%,这一数字不久后将达到20%,三国人口达15亿,而且,三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由此可见,无论从文化还是经济来看,东亚共同体的构建都有现实基础。
“从不久前的匹兹堡G20峰会到中日韩三国峰会,中日韩三国首脑都认可了日方的提议。而且,日本新任首相鸠山在困扰中日韩三国的历史问题上,也做出了相当的承诺,如不参拜“靖国神社”、遵奉“村山讲话”、三国共编历史教材;而在中日东海争议问题上,鸠山亦强调将东海变成“友爱之海”等等。关键是,鸠山在三国峰会中承认日本依赖美国过重,期冀以亚洲为重,脱美返亚的意味较强。对之,中韩两国对日本新政府表现出来的善意表达赞赏。可以说,中日韩三国合作的10年征程,从未像今天这样气氛融洽,共识良多。”
当然,“东亚共同体”并非单指中日韩3国,而是涵盖了包括东盟10国在内的整个东亚。这体现了东亚合作的开放性,由于现有的东亚合作机制中已有APEC峰会、东亚峰会等多边架构,未来“东亚共同体”实质上存在着三个圈次的区域区间。一是中日韩三国主导的共同体基石;二是10+3为核心的共同体主体;三是吸引的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
显然,“东亚共同体”真要成为欧盟那样的区域整合,既要开放也不能过度松散,否则“东亚共同体”的区域整合意义就被稀释掉了。
从欧盟的经验而论,先经济后政治无疑是明智的抉择。让人乐观的是,中日韩和东盟10国各在进行自贸谈判,而且自贸区建设都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在此情景下,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自贸谈判应该提速,如果10+3自贸区建成联通,东亚13国的经济一体化也就完成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经促政谈判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一愿景绝非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是有着现实的可能性。因为无论是东盟10国和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抑或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关系,当前已处于深度交融的利益攸关状态。“东亚经济一体化”差得就是政治家们用“共识”加“共建”去捅破那层薄纸。
更大的愿景在于,“东亚共同体”彻底改变了东亚的地缘生态。
首先,有助于破解相关国家的领土争端。东亚区域内,中国和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南海岛屿上存在争端;在东海和日本海,中日、日韩之间同样存在着岛屿主权争议。东亚一体化,这些领土争端从尖锐的双边矛盾变成区域内的多边问题。这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最终可以通过联合开发和经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其次,破解外来干涉的魔咒。东亚各国的明争暗斗,说到底和外来干涉脱不了干系,说白了就是美国势力的介入,尤其是中日韩、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东亚联合起来,各国关系深度互信,外来干涉的魔咒也就自然而解。
有愿景就有希望,有宏图才有梦想。一个松散和地缘混乱的东亚显然不利于各国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以,东亚联合起来也必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集体行动,并且已有清晰的路线图。亚洲各国,所亟需的就是当年欧洲各国那样的耐心和勇气。
网友元洲兄在《东亚联邦,一箭九雕》,他说:
“东亚联邦共和国”如能成功建立起来,至少可一举达到九个目的:
第一,中国大陆可借此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目标;
第三,朝鲜可借此消除被韩国吃掉的担忧;
第四,韩国则可借此实现国家统一的计划和梦想;
第五,中国可进一步巩固抗战成果,永远不再受日本欺辱;
第六,日本则可借此实现当年凭武力侵略达不到的目标,实现建立“东亚共荣圈”的宏伟蓝图;
第七,中日从此消除仇恨;
第八,朝韩从此消除对立;
第九,两岸从此消除隔膜。
——是谓“一箭九雕,一石九鸟”。
他说:
“首先,大家要认识到,世界大同是迟早的事。
其次,世界大同首先要以亚洲率先完成整合为前提和基础。
其三呢,就是要认识到:中日对抗,此题无解。惟中日联手,才能共同主导亚洲事务,进而实现亚洲整合。
然后,才有可能通过改革联合国,建立起类似而不同于欧洲联盟的世界联盟。”
——这位网友的远见卓识实在是令人钦佩!
“那么,中国的敌人到底在哪里?
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就在我们自己国内。而东亚联邦共和国的建立,正好可以促进中国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从而使中国成为亚洲的中国,而不是使亚洲成为中国的亚洲。”
“世界大同是迟早的事,汤因比、康德、爱因斯坦都讲过此话。最近英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还提到此事,坚信这个世界需要且一定会诞生一个统一的世界政府。但是,饭只能一口一口地吃,路只能一步一步地走。
而建立东亚联邦共和国,就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建立亚洲联盟;
第三步,是改造联合国,使之成为世界联盟。”
另一位网友格里高里先生回复说:
“正常来讲,欧洲第一个统一,非洲有统一的希望,北美统一起来不算难(美加已经几乎一体,美墨也联系紧密),南美也比如容易统一(语言基本相同,西班牙葡萄牙很接近),最不可能统一的就是东亚”。
——但事在人为,最先统一的恰恰可能就是东亚。
日本民族和大韩民族心高气傲,决不会永远甘为他人臣妾,完全可以以至诚,以平等合作争取过来。
香港《文汇报》2月14日刊出评论说:2010年以来,美国先后派出“华盛顿”、“卡尔·文森”和“里根”号航母前往亚洲,与其亚太盟国举行了近30场极具规模的军演,其中同韩、日举行的联合军演次数最多、规模最大。实际上,日、韩近年不断升级的“厌美情绪”,才是美国航母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开往东亚的最主要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分别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虽然很快将塔利班和萨达姆赶下台,但由于受到两国各种势力的强烈抗议反抗,使美军陷入战争泥潭而无法自拔,美国财政状况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巨大经济困难,美国不得不向日本和韩国伸手,施加各种压力,要日、韩负担入侵阿、伊美军的大部分费用。此举当然引起日、韩民众的强烈不满,不断升级的抗议已经引起华盛顿的严重不安和无比恐惧。白宫认为:如果美军离开日、韩,意味失去亚洲的主导权,五角大楼于是导演了几十场军演闹剧。
六成日本人觉得是殖民地
去年,3.5万名日本居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包围行动”,长达13公里的“人链”高呼“美国人滚出冲绳”、“美军无条件归还基地”等口号,将“普天间基地”包围得水泄不通。日本官员公开说,“强烈要求美军普天间空军基地立即关闭,永远迁到日本以外的地方”。时任日本首相鸠山亦对日本民众保证,2010年5月底前会将美军基地迁移到“国外”,得到日本选民的高度赞赏和好评。鸠山原计划与白宫来个“硬对硬”,获得了空前的支持率。令人遗憾的是,鸠山计划尚未实现,却受到来自白宫的巨大压力,黯然下台。
对于美国随意控制日元汇率,甚至连日本女学生被美国士兵强奸,当局也不敢提出抗议。近年来,华盛顿不仅要日本按时支付驻日美军的费用,还要求东京政府缴付美军入侵阿、伊大部分费用,以使美国能够“保证日本的安全”。美国为了拯救汽车业,在丰田汽车上大做文章,让丰田总裁在美国国会任由指责,并鞠躬道歉,实施了世界上最骇人听闻的贸易保护。几十万日本投资者购买了美国的有毒债券,被搞到倾家荡产。以致有60%的日本人认为,日本已名副其实是美国的殖民地。
为摆脱牛肉危机迎合美军
在韩国,反对进口美国有问题牛肉的大规模示威持续多次在首尔市举行。据主办方推算公布,多次参加示威人群均超过10万人。参加示威的人群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公务员、工人及各派别团体。示威民众还曾经试图闯入李明博办公的青瓦台,并上演了打破警车等激烈行动,结果有数百人受到警察的拘捕。抗议者认为,食用有问题的牛肉可能会带来疯牛病,连美国人都不愿意食用,应该拒绝进口。美国媒体也认为,要说服韩国人食用美国牛肉,的确是一场“艰巨的战斗”。
韩国青年憎恨美国的另一原因是,美军驻韩基地不断传出令人讨厌的噪音和污染物;美军首尔的司令部楼顶上的星条旗,标志着韩国是被美军占领的国家。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的文章亦认为,韩国最强烈的反美根源在于对国家的认同(黄海振)。
——如果中国走向民主,愿意与日韩亲密合作,一起携手来发起世界统一运动,他们会拒绝吗?
日本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中国为58786亿美元。中日的GDP加起来已经快要达到12万亿美元,已经离美国的14万亿很近,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几年之内必将超过美国。
网友“牛奶加可乐”先生说:
“美国马上要担心,除了中美国组合,也不能排除中日国的组合,这两种组合目前也只是说着玩的,后者的或然率至少和前者一样,尽管日本的理论家不如美国的理论家那么善于叽叽喳喳。
欧盟搞了20几个国家,加起来才大概15万亿,中日两个国家加起来就有12万亿,对于一个有14万亿的美国,未尝不是一个无形的压力。美国虽然仍是很骄傲的老大,但是暗中心里忐忑,也是正常。
其实小日本也是心里有数,关键不在于中国当老二或老大,而是日本要怎样才能把美国从宝座拉下来,只是小日本目前还不好公开说,尚不宜激怒美国,还要韬光养晦。
道理很清楚,中国又没有给日本投原子弹,是美国给了日本两个弹。日本口里不说,更加危险。美国不投这个弹还好办,但是美国暴发崛起太快,美国忘乎所以,到处乱打乱投,为了省事,当年老美这个弹投了下去,日本人八辈子忘不了,现在顶多才三代。”
——美国投弹的对错先不用说,起码它会造成心理上的裂痕。
如果再加上韩国呢?
韩国GDP2010年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3位。
(北朝鲜GDP大致相当于其二十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若干年后东亚联邦成立,其GDP完全可能一举超过欧盟,独占鳌头。
为今之计,莫如支持日本入常,支持印度入常,再拉上一个阿拉伯国家,剩下的一个名额给谁就不重要了。
支持日本入常,就等于拆散了美日联盟——哪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任由外国驻军的道理?
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美国驻军已经成为一大障碍。
日本民族自尊心强的人很多,他们是非常反对美国驻军的。当上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人还需要对美国人低三下四吗?
中国的潜在威胁解除了(中国毕竟有核武器),俄罗斯在中日联合的强势下退避三舍,日本还需要美国驻军吗?
正如乌有之乡的一篇文章所说:
“美军屡次强奸日本女人,多次引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这一点上,其实自民党也是同样反对美军的。自民党掌权时要求美军减少驻军,而宁愿付出大量金钱作为补偿。”
中日一旦联合,美国的驻军必然撤离,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对于韩国也是一样。
支持印度入常是为下一步布棋,支持一个阿拉伯国家(埃及或巴基斯坦)就等于争取到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则是为了更下一步——目标直指完整的亚洲联邦。
目前不宜把澳、新两国拉进来。恰如“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原创者”之一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09年所言:“澳大利亚、新西兰应该排除在外,因为这两个国家是欧洲人的国家,他们的政策与欧洲各国的政策相同,他们的心不在亚洲”。——当然,联邦巩固以后,还是可以邀请他们参加的。
目前讨论“东亚共同体”的文章很多,持支持态度者大有人在。例如陈季冰先生就说: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以中国这样的体量,中国的对外关系问题,无论是经贸、外交、军事等各领域,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内部。假如我们能够通过合理的制度变革,建成完备的市场经济和民主宪政,那么,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共同体”将会不可阻挡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