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中国南方创世诗史

时间: 2025-05-05 18:21:17
A+ A- 关灯 听书

“百度百科”告诉我们:

“创世史诗在中国南方地区的蕴藏量极为宏富。彝族、哈尼族、纳西族、白族、拉祜族、傈僳族、羌族、普米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傣族、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侗族、土家族、壮族等民族中都流传着本民族或本支系的创世史诗。千百年来,这些绵延炳焕的口承文学作品,汇聚成了一座璀璨的南方文学宝库——创世史诗群。

这一令人瞩目的史诗群集现象,不仅是我国其他区域所没有的现象,同时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实属罕见,比诸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来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是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一座宝库。这份精神遗产,实在是太富赡充牣了,因此前哲们已为之号以‘南方创世史诗群’之称。

作为口承文学形式的作品集合群,这一部部纷披繁缛的远古文学佳作,炫转荧煌,可以说是南方各民族先民心灵和智慧的结晶,总是让人玩索不尽,抽绎无穷”。

中国的南方创世史诗大都以具有一定故事性和便于记忆的韵文体诗构成,围绕“创世”这一中心线索,铺述本民族的历史,阐扬本民族的原生宗教。

这些创世史诗大都产生于原始社会,源远流长,历史跨度极大,除了彝族、纳西族、傣族等民族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字体系,其他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史诗大都在口头流传,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种种变异。

与《圣经》一样,这些创世史诗从开天辟地、日月形成、万物起源、人类诞生、兄妹成婚、洪水泛滥,到人类“再生”;从族群起源、迁徙定居,下及石器的运用、火的发明、弓箭的使用,直到原始农耕、畜牧渔猎的创建,始终以“历史”(各民族心目中的历史)这条主线为中轴,依照人类进化的发展程序,以故事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宇宙天地、古往今来五光十色、纷披繁复的内容,涉略天文、地理、动植物、历史、哲学、文化、宗教、风俗、礼制、渔猎、农耕、科学、艺术等等各方面的内容,想象力超拔,叙述生动,具有的多学科的重要价值。因而被各民族人民视为自己的“根谱”、“古根”和真实的“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史诗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和相似的集体记忆痕迹。例如,都出现了“洪水神话”,而且,神话内容都由两个主要情节构成:

一是毁灭世界的大洪水过后,有极少数的人幸存下来;

二是幸存下来的人重新繁衍出人类。

——与《圣经·旧约》所说几乎雷同。

地球上的确多次发生过大洪水(我以前说过),但由天象引发的,随着冰期与间冰期升降的大洪水却是全人类共同的噩梦。

譬如说1.1万年前,第四纪冰期结束,间冰期开始,面积达五六千万平方千米,厚度达1000米的大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了120米 - 150米,自然淹没了面积极其广大的平原、低丘——如果现今地球上的冰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再上升80 - 90米,地球上的所有大平原和几乎所有大城市还将被淹没。

彝族(即古代西南夷)的四大创世史诗叫《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和《勒俄特依》,还有《天地祖先歌》。此外则是纳西族的《创世纪》、《人类迁徙记》,白族的《创世纪》,哈尼族的《十二奴局》、《奥色密色》,拉祜族的《牡帕蜜帕》(造天造地),苦聪人的《创世歌》,景颇族的《勒包斋娃》,普米族的《帕米查哩》,瑶族的《创世纪》,布依族的《古歌“造万物”》、《力嘎撑天》、《洪水潮天》,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德昂族的《达古达楞和格莱标》,独龙族的《创世纪》,苗族的《古歌》,佤族的《司岗里》、《葫芦的传说》,侗族的《祖公上河,破姓开亲》,壮族的《姆六甲》、《布洛陀》,黎族的《姐弟俩》,水族的《开天立地》,白族的《开天辟地歌》,土家族的《摆手歌》,畲族的《盘瓠王歌》,傈僳族的《创世纪》,基诺族的《阿嫫腰白》,傣族的《英叭开天辟地》……等等等等,还有一些,我们就不例举了。

——其中的许多内容与《圣经·创世纪》差相仿佛。

如果诸君不信,我们可以举出更具体的例子。

《圣经·创世纪》(《圣经》是中国人的说法,本意是莎草纸、“书”或“卷轴”)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彝族史诗《茶姆》的相应说法是:“远古的时候,天地连成一片。下面没有地,上面没有天,分不出黑夜,分不出白天。”“只有雾露一团团,只有雾露滚滚翻。雾露里有地,雾露里有天,时昏时暗多变幻,时清时浊年复年。天翻成地,地翻成天,天地混沌分不清,天地雾露难分辨。”

《居次勒俄》说:“远古的时时候,上面没有天,上面没有星;下面没有地,下面不长草;中间不过云。似黑又非黑,似沉又非沉,起云不成云,四面黑漆漆,八方黑洞洞。”

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地也没有天,没有风和雨,日月星辰都不见。白天黑夜分不清,东南西北无法辨,迷雾茫茫的日子啊,不知过了多少年。宇宙在沉睡,独有厄沙天神未合眼;宇宙好像蜘蛛网,厄沙坐在网中间。”

普米族史诗《帕米查哩》说:“那是遥远的古代,天上没有太阳,也没有星星和月亮,天空一片漆黑茫茫。”

独龙族史诗《创世纪》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

壮族史诗《德傣掸登俄》说:“在远古时代,天地一片空,上面没有天,下边没有地。”

哈尼族史诗《奥色密色》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间茫茫一片,没有天和地,分不清黑夜和白天……”。

傣族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说:“相传古时候,天地还未形成,没有日月星辰,没有鬼怪和神。大天上下是太空,望去一片暗淡无边。分不清东南西北,四周也没有边缘。”“那时太空里啊,只有烟雾在滚动,只有叭月烈(气体)在沸腾……”。

白族史诗《人类和万物的来源》说:“隔着今天九万年,相隔今天九千代,天和地连在一起,混沌迷离分不开”。

《苗族古歌》说:“远古的时候,天是这个样:混沌一团气,滚滚翻热浪。远古的时候,地是这个样:模糊一团泥,摇摆又晃荡”。

布朗族史诗《创世歌》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地、山、水……只有一团又一团,黑沉沉的云和雾。在这暗淡的空间中,一刻不停息地翻滚、奔驰。东边的云雾往西边飘,西边的又往东边流。下面的朝上升腾,上面的往下翻滚……”

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说:“在太古的时候没有天,在太古的时候没有地。整个的世界混沌不分,不会刮风也不会下雨。”

《苦聪创世歌》说:“从前没有天,从前没有地,天地混沌一片,平平坦坦无边。”

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说:“很古很古的时候,大地一片混浊。水和泥巴搅在一起,土和石头分不清楚。”

纳西族史诗《创世纪》说:“很古很古的时候,天地混沌未分,东神色神在布置万物,人类还没有诞生。……天地还未分开,先有了天和地的影子;日月星辰还未出现,先有了日月星辰的影子;山谷水渠还未形成,先有了山谷水渠的影子。”

……

——古本《创世纪》在中国,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南方创世史诗什么样?

举例说,哈尼族的创世史诗《十二奴局》(“奴局”相当于“篇”)讲道:

远古的时候,天地混沌不分,造天的神朱比阿龙在属龙的那天,把天一片一片辟出来;造地的神朱比拉沙,把地一块一块开出来。又用金子做太阳,玉石做月亮,银子做星星,使黑暗的天地有了光亮。天上的龙俄求与地上的动物卑甲阿玛为争霸大战,俄求呼出的气成云雾,卑甲阿玛呼出的气成山风,它们的吼声成雷鸣,汗水成雨点,战刀碰出的火花变成了闪电。

天神莫米从天上派下两个人种神,男的叫依沙然哈,女的叫依莫然玛依沙,是名,然哈,有“男人”之意;依莫,是名,然玛,有“女人”之意)。每人只有一只独眼,长在脑门正中间(天眼就在脑门正中)。依沙依莫结成夫妻,生下许多人,更换了一代又一代人种,终于产生了标准的双目人类(仿佛现代人之前有直立人,早期智人)。人类开始了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依沙然哈撒下了兽种,依莫然玛撒下了鸟种;兽种变成了七十七种走兽;鸟种变成了七十七种飞鸟……。他们又接着撒草种和树种;草种变出七十七种粮食;树种变成七十七种树木……

后来,喝泽美膀(动物)造出田来,阿妣仰遮(传说中的建寨女始祖),把寨子建起来,遮依遮车挖出水井,可阿可遮盖房子,收洛阿秋把火种燃起来。天有了,地有了,天上地上样样都有了。天神住在天上高兴了,地神住在地上喜欢了(洪水前的文明?)。

天地之间没有柱子撑着,天坍了下来,地翻了上来,洪水泛滥。世上幸存下来的只有躲在大葫芦里的莫鲁沙崩两兄妹。在天神莫托库鲁舍命令下,兄妹成婚,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们长大又相互结合,从此人间又有了人类,天神莫托库鲁舍看见了心生欢喜。为了让人种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他决定不能让天再塌下来,不能让地再翻过来;于是派来阿朗阿汪两位天神,在天地中间立柱子,把天地撑起来,用大锁锁定四方。阿朗立好柱子,向万物发了誓言,打下木刻作记号:从此天不会塌下来。

阿旺锁好锁,向万物发了誓言,打下木刻作记号:从此地不会翻过来。

(仿佛大洪水后,上帝对挪亚和他儿子说:我要与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直到万代: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我把彩虹放在云中,做我与地立约的记号。)

渐渐地,部落里也有了头人、祭司、工匠等分工。人们盖起新房,砌成水井,又开始建寨定居,猎渔牧耕。据说哈尼先民最早居住在一个大江之畔,后因与异族为争夺土地和财富而起的纷争及洪水等自然灾害,哈尼人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史诗记载了先民的迁徙路线,永志怀念(仿佛远古以色列人曾经四处流)。

哈尼人时时牢记父母养育儿女的恩德,非常孝敬父母,崇拜天神地祗……(以色列人也孝敬父母。)

彝族创世史诗《查姆》(意为“万物起源”)说:

远古的时候,世上只有一团混沌不清的雾露,分不出白天黑夜,也分不出天地。众神之王涅侬倮佐颇召集众神商议,“要安排日月星辰,要铸就宇宙山川,要造天造地。”

龙王罗阿玛在太空种了一棵梭罗树,树上开白花,这就是月亮;神王的长子撒赛萨若埃在一千重天上种了一棵梭罗树,树上开红花,这就是太阳;神王的次子涅侬撒萨歇在太空撒上星辰……有了日月星辰,“雾露变气育万物”,才出现了天地。神王之幼子涅滨矮又造出大海、河川、湖泊、清泉……

龙王罗阿玛到月亮上找来谷子、包谷、荞子、洋芋种子,洒下倾盆大雨把平原大地冲成沟壑、深渊、山岭、丘陵、河滩;水王罗塔纪在水里养起了鱼虾。——有了山川河流,高山平地,草木种籽。群神又派罗塔纪仙姑挑水上天,擦洗日月星辰,分清了昼夜,分清了四季。

开天辟地之后,龙王的女儿女赛依列儿依得罗娃造出人类的第一代祖先,一只眼睛生在脑门上,称为“拉爹”。独眼睛这代人,猴子和人分不清。(猿人?)他们不会说话,不会种田,“人吃野兽,野兽也吃人,有时还会人吃人,象野兽一样过光阴。”他们“以老林做房屋,岩洞做房子”,“石头做工具”,“树叶做被盖,树叶做衣裳”,用草根、树皮、野菜来充饥,酸甜苦辣渐能分辨,并会“拿草结疙瘩”作记号。

不知过了多少代,独眼睛这茬人,用石头敲硬果,溅起了火星星,引燃了山林,从此他们懂得了用火御寒,用火烧东西吃。但这代人“年头年尾认不得,道理也不讲,高低也不分,长幼也不分”,“播种收割他不管,庄稼杂草遍地生”,“月亮太阳他不要,星宿他不要,风雨他不要,一个头领也不要……”——于是众神便制造了一场干旱,神王涅侬倮佐颇把“天上的水门关了,三年不洒一滴甘霖”,把独眼睛这代人全晒死了,只留下一位爱劳动的“做活人”躲在葫芦里得以幸免。

神王找到了做活人,派罗塔纪姑娘用水给他洗净全身,独眼睛变成了直眼睛,不久他与仙姑撒赛歇结为夫妻,并得到罗纪塔姑娘的水和种子,开始栽培庄稼。他们的后代男女各六十个,兄妹结成一家,或者去到高山种桑麻;或者去到坝子种谷种瓜;或者去到河边打渔捞虾。从此人烟繁盛,直眼人越来越多。

过了九千七百年,世上之人已经多得住不下,他们经常吵嘴打架,不管亲友和爹妈。群神认为树多不砍,看不见青天;草多不割,看不见道路;不讲道理的人不换,看不见善良和纯朴。于是决定降下一场大洪水来换人。群神发现阿卜独姆心地善良,就留下他和他妹妹。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天连水,水连天,大地茫茫被水淹,葫芦飘到天上边——直眼人全被淹死了。

洪水滔天后,阿卜独姆兄妹躲在葫芦里得以幸免,群神让兄妹结为夫妻,再育子嗣。他们生了三十六个小娃娃,都是横眼人。这些横眼人有的成了彝家,有的成了哈尼,有的成了汉人。从此三十六族分天下,经常来往如一家。

在横眼人时代,彝族先民随着智力的增长、生产的发展,再一次进入了农耕时代,人们逐步学会了栽桑种麻、绩麻织布,用麻布做衣裳;后来又学会了种棉织布,换上了布衣裳;继而养蚕、抽丝、织绸缎,又穿上绸缎衣裳。他们炼出了金银铜铁锡,用来打造首饰、用具和锄头、镰刀。

后来,他们又创造了文字,发明了纸和笔,并发明了医药——人们好不容易找到长生不老药,可惜竟然被太阳和月亮借走了,人类丢了长生不老药,从此开始了衰老和死亡……

——《查姆》对原始人类历史的追述更加科学,许多地方明显超过了《圣经·创世纪》。

哈尼梯田:

彝族美女

斯威登堡说,《创世记》前面数章,包括创造、亚当夏娃、伊甸园、亚当夏娃的后代,一直到大洪水、挪亚的子孙,都包含在《古圣经》中,是相当有道理的。我们已经看到:

中国的南方创世史诗不仅包含了开天辟地,万物的创造,人类始祖,大洪水,大洪水后的人丁滋生,而且明确了石器时代的存在(相当于伊甸园阶段),大大弥补了《旧约·创世纪》的不足。

举例说:纳西族《创世纪》即分为《开天辟地》、《洪水翻天》、《天上烽火》、《迁徙人间》四章。共有二十个章节:茫茫远古,初辟天地,野牛撞天,耳辟天地,人类诞生,触怒天神,洪水滔天,利恩余生,初遇白鹤,东神造人,白鹤仙女,天上险境,十度交锋,天地美缘,天神诅咒,迁徙人间,击败凶神,定居创业,遣使探秘,山高水长。纳西人认为,宇宙混沌时,就存在董神塞神董神是男神阳神,塞神是女神阴神,是他们创造了万物。万物还有真假虚实两种,可以互相结合。

再比如,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蜜帕》包含三个篇章:第一章“造天造地”,第二章“造物造人”,第三章“生活下去”。整部创世史诗描述天神厄莎在朦胧的宇宙中为开拓天地而冥思苦想﹑呕心沥血。祂创造了清澄的天宇﹑辽阔的大地。然后培植万物,使大地生机盎然。祂对育人的葫芦,尤为精心守护,最后产生了繁衍人类的始祖——扎苗娜笛。史诗描写了兄妹两人,为了繁衍后代,被迫结婚。然后,击石取火,采集狩猎,盖房开地,制造农具……使人类繁盛起来的故事。

由于千百年来世代传承、删改、增添,我们已经无法具体指证中国南方各民族的创世史诗,哪一部相当于《古圣经》(毕竟古圣经谁也没见过)。但类似于旧约圣经的思想传遍了中国的云贵高原,却是相当靠谱的推测。

譬如,泥土造人就是常见的说法。

瑶族神话《密洛陀》,就是讲创造大神密洛陀以泥土造人。

彝族的宏伟史诗《阿细的先基》认为,人类的男始祖“阿达米”和女始祖“野娃”是由男神阿热和女神阿咪,分别用黄泥和白泥制造出来的。——神用树皮和石皮给人类当衣服裤子,人类由“爬到树上住”到“跑到石洞里边”住,再到会砍树、割草、盖房子,一步步朝前发展。

其《天地祖先歌》则认为,宇宙万物都分阴阳,在阴阳“相交”、“相配”中形成、发展。人类出现后,就由人来管日月,天空,大地,河湖,万物,与《圣经·创世纪》所记颇为相似。

根据斯威登堡的线索,我认为古本《圣经》中的思想的确有可能散布到了中国的云贵高原。——《圣经》忽略了漫长的石器时代,南方创世史诗对此却历历如绘,也许这就是古本《圣经》与今本《圣经》的差异之一。

譬如,《圣经》说上帝创造一切。

在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创世神布洛陀就是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慧祖公,他形象魁梧,力量巨大,能创造一切,指挥一切,天依布洛陀而升高,地依布洛陀而加厚,牛马猪狗依布洛陀而给人类做工……布洛陀带领大家造日、造月、找谷种、找火、造牛、造猪、造鱼、造鸡鸭…为文明奠定了基础。——与耶和华上帝有什么两样?

中国南方创世史诗熔神话、传说、纪事于一炉,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绚丽多彩,引人入胜,它的发现改变了中华民族缺乏史诗的传统说法。

在古典史诗创作上,美索不达米亚有《吉尔伽美什》《阿特拉哈西斯》《埃努玛·埃利什》,希腊有《伊利亚特》《奥德赛》,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令》等,印度有《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拉丁史诗有《阿尔戈船英雄记》,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奥维德的《变形记》(讲的是灵魂轮回理论)。

中古世纪的史诗则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神话《贝奥武夫》、《沃尔德雷》,北欧神话《诗体埃达》,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拜占庭英雄史诗《迪格尼斯·阿克里塔斯》,格鲁吉亚史诗《虎皮武士》,法兰西史诗《罗兰之歌》,俄罗斯史诗《伊戈尔出征记》,德语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西班牙史诗《熙德之歌》,但丁的《神曲》等等。

随着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在西方社会中,史诗被认为是一个民族国家中传统文化的根基。

欧美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缺乏史诗,民族意识不发达。

黑格尔曾断言:“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史诗,因为他们的观察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

清末民初那一代中国学者也学着洋大人的腔调添油加醋,梁启超说:“泰西诗家之诗,一诗动辄数万言”,而“中国之诗,最长者如《孔雀东南飞》、《北征》、《南山》之类,罕过二三千言外者”。

王国维慨叹,中国没有荷马这样“足以代表全国民之精神”的大作家,说中国“叙事的文学(谓叙史事诗、诗史、戏曲等,非谓散文也),尚在幼稚之时代”。

胡适说:“故事诗(Epic)在中国起来的很迟,这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很少的现象??纯粹故事诗的产生不在于文人阶级而在于爱听故事又爱说故事的民间”。

陈寅恪也认为,外国史诗中宗教哲学思想之精深博大,远胜于吾国弹词之所言。

20世纪50年代后大批中国民族史诗的陆续发现,戳穿了他们的谬论。

相继发现的《格萨尔王传》(藏族史诗,分为106余部,100多万行,4000万字,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蒙古英雄史诗)等神话—英雄史诗,宏篇巨构,汪洋恣肆,与古希腊、古印度的著名史诗相比,置之于世界古典文学之林,毫不逊色。

更为惊人的是:

在中国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中间,竟至少发现并记录了数百种长短不一的史诗,或史诗片断。

创世史诗,即人们对宇宙、万物和人类本身起源产生的认识,包括对民族迁徙过程和文化起源的描述,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中亚、西亚古代文明中经常出现。

中国南方20个民族却创作并保留了30多部创世史诗,其中仅云南16个民族就有20多部创世史诗。

——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中国“南方创世史诗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空白,足以震憾世界。

汉族通过融合周边许多民族形成,源头太多,记忆多元,即便产生了创世神话和创世史诗,在儒家过分现实,不追究生死,不语怪力乱神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也难以得到口头传播和记录。

汉民族的神话,在文献资料中表现非常零散,被称为汉族首部创世史诗的《黑暗传》,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神农架的深山老林里偶然发现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黑暗传》据说在唐代就开始流传,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神笔画人,洪水泡天,及众多英雄人物在洪荒时代艰难创世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