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类与天人的差距

时间: 2025-04-27 21:54:06 浏览:17
A+ A- 关灯 听书

与天界众生相比,人类即使再发展几万年,差距仍然是十分明显的。

超级生命,我们比不了。

你要认为能比,就请到太阳或者类星体上住上几年(像佛经上所说的日宫天子),或者钻进微观大千世界(未来人类也无非是窥视,根本就进不去),要不就请您示现百千万亿化身。

无色界天人,我们也比不了,人家是极微身,近乎纯能量,我们这个整天拉屎放屁的臭皮囊算个什么东西?

色界天人,我们还是比不了,恒处禅悦是多么快乐,普通人根本就难以想象(地球上的修道者们知道)。环境、寿命之类也同样没法比(譬如寿命,人家论劫,我们论年)……

唯一可比的,也就是最下层的六欲天

那我们就来比一比。

严格说来,天国极多,仅仅我们的广灵世界就得以百万计算,整个宇宙(所谓大爆炸形成的这个)、宇宙外的宇宙,天国之多更是无从计数。

我们就拿佛经上描述过的“六欲天”来比。

比环境:

天国是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古松翠柏,鲜花遍地,到处是蓝天碧海,沙滩椰树,异鸟珍禽,宫殿园林。其中楼阁,正如《启示录》所说,都是“由珍贵的宝石,晶莹的碧玉,水晶玛瑙之类构成,闪烁发光,云霞缭绕”。

人间的风光当然也很美,但这是无数高级生命改造、维系的结果,是暂时借给我们住的旅馆。

如果末日审判之后,一部分人类被赶出了地球,那时候他们就得自己动手,筚路蓝缕、开辟外星,自己开始调控气候,整治环境,冒充神祇。

虽然科学号称怎样发达,一时半晌,或冷或热,或干或旱,一会空气不行,一会磁场不对,势必有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不如人意之处。

比寿命:

最下层的四王天,天人寿命已达九百多万岁;

其上忉利天(玉皇大帝所住天),三千六百五十万;

夜摩天,一亿四千六百万;

兜率天,五亿八千四百万;

化乐天,二十三亿三千六百万;

他化自在天,九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岁。

未来人类虽然在理论上也可以长生不死,但是人体这个东西是很脆弱的。

他或她整天在宇宙中工作、游玩、探险,说不定哪天遇到意外就挂了——宇宙对于人类毕竟危机四伏、凶险莫测。

虽然可以事先留下大脑和胴体的备份,但一个灵魂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出体,仓促之间,再先进的仪器也是很难捕捉收回的。

何况若是人的福报有限,往往就会有意外出现。

比身体:

欲界天人端庄美丽,个个都是顶级模特。

她(他)的身色是可以随意变换的,有的性别亦可改变(但一般不变)。不仅地球上的人种可以随意变化出来,地球上根本没有看见过的人种照样可以随心变现。

地球人若想达到这种效果,在自己脸上身上到处动刀,恐怕就得冒着小命不保的危险。

她们的身体由精微物质构成,极其轻灵,极其光滑柔腻,既没有大小便,也有没有任何的臭恶气息,既不会疲劳,也没有病苦。而且天人化生,亦没有人间女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负累(请参看佛经)。

人的身体是由粗重物质组成的,强大的引力束缚着他,一百多斤的大麻袋背在身上,每天还得为衣食儿女,财主权贵,奔波劳碌,苦苦挣扎。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烦恼重重,莫可止息。

就算未来人类科学发达了,社会公正了,一切体力劳动都交给了机器,这个身体也还是很难改变的。他能制造新的身体,做自己灵魂的新载体,但不受重力牵制,不受生物法则限制,类似天人的那种妙体人类恐怕是很难拥有了。

老子说得好,“我之大患在我有身,若我无身,我有何患”,他在这里指的,就是我们这个由粗糙物质所构成的人体。

比科技:

天人的各种神通都是他们身上自带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等等。

人类的许多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其实正是人家赐下来的。

在欲界天王眼里,毁灭人类简直是举手之劳,轻松之至。

帝释天王等人,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上司。

超能时代之后的人类,科学十分发达,仿佛天人。但仿佛毕竟是仿佛,人家是腾云驾雾,飞行自在,冲天闯地,迅疾如电,分身散影,浑若无事。

到了我们这里,就得穿上飞航服,驾驶飞车、飞碟,还得带上救生衣,拽上救生艇,层层包裹,把自己弄的像个木乃伊似地。到了外星,仍然是战战兢兢,疑神疑鬼,探头探脑,草木皆兵。

同理,人类的其他一切神通,同样也要依靠技术手段。没有各种仪器、没有各种机器的帮助,人类这只纸老虎就得现形。

天人是衣食自得,应念即至,虚空妙有,不劳而获。未来人类虽然有了机器人助手,毕竟还得制造和维护保养它们,还要做相当多的工作。

比享受:

六欲天人的享受,据《大智度论》说:

“……复次诸天受其广大天之富乐,形色殊妙多诸适悦,于自宫中而得久住,其身内外皆悉清洁无有臭秽。又人身内多有不净,所谓尘垢筋骨脾肾心肝,彼皆无有。

又彼诸天有四种宫殿,所谓金银颇胝琉璃所成,种种文彩绮饰庄严种种台阁种种楼观,种种层级种种窗牖种种罗网皆可爱乐,种种末尼以为绮钿,周匝放光共相照曜。

复有食树,从其树里出四食味,名曰「苏陀」,所谓青黄赤白。

复有饮树,从此流出甘美之饮。

复有乘树,从此出生种种妙乘,所谓车辂辇舆等。

复有衣树,从此出生种种妙衣,其衣细软妙色鲜洁杂彩间饰。

复有庄严具树,从此出生种种微妙庄严之具,所谓末尼臂印耳珰环钏,及以手足绮饰之具。如是等类诸庄严具,皆以种种妙末尼宝,而间饰之。

复有熏香鬘树,从此出生种种涂香种种熏香种种花鬘。

复有大集会树,最胜微妙,其根深固五十踰缮那,其身高挺百踰缮那。枝条及叶遍覆八十踰缮那,杂花开发。其香顺风熏百踰缮那,逆风熏五十踰缮那。于此树下三十三天,雨四月中以天妙五欲共相娱乐。

复有歌笑舞乐之树,从此出生歌笑舞等种种乐器,又有资具之树,从此出生种种资具。所谓食饮之具,坐卧之具,如是等类种种资具。又彼诸天欲受用时,随欲随业应其所须来现手中又诸非天随其所应,受用种种宫殿富乐……

又天帝释有普胜殿,于诸殿中最为殊胜,仍于其处有百楼观。一一楼观有百台阁,一一台阁有七房室,一一房室有七天女,一一天女有七侍女。

又彼诸天所有地界,平正如掌竟无高下,履触之时便生安乐,下足之时陷便至膝,举足之时随足还起。于一切时自然而有曼陀罗华遍布其上,时有微风吹去萎华复引新者。

又彼天宫四面各有大街,其形殊妙轨式可观,清净端严度量齐整。

复于四面有四大门,规模宏壮色相希奇,观之无厌实为殊绝,多有异类妙色药叉,常所守护。

复于四面有四园苑。一名缋车,二名粗涩,三名和杂,四名喜林。

其四园外有四胜地,色相殊妙形状可观,端严无比。

其宫东北隅有天会处,名曰善法,诸天入中思惟称量观察妙义。近此园侧有如意石,其色黄白形质殊妙,其相可观严丽无比。

又彼天身自然光曜,闇相若现乃知昼去夜分方来,便于天妙五欲游戏之中懒堕睡眠,异类之鸟不复和鸣,由此等相以表昼夜。”……

——其他的佛经、道书也多有描写。因为篇幅所限,兹不再引。

未来人类在感官享受上,与欲界天人还是很难比较的。

弥勒菩萨总结说:

“又彼诸天众妙五欲甚可爱乐,唯发喜乐,彼诸天众恒为放逸之所持行。

常闻种种歌舞音乐鼓噪之声,调戏言笑谈谑等声;

常见种种可意之色;

常嗅种种微妙之香。

恒尝种种美好之味;

恒触种种天诸婇女最胜之触;

恒为是乐,牵引其意以度其时。

又彼诸天多受如是众妙欲乐。”

——他(她)们是“唯发喜乐”,“恒为是乐”,“多受如是众妙欲乐”,人类无论发达到什么程度,能不能随时受乐?实在是令人怀疑。

无论外界有多少壮丽山河,有多少工厂机器,有多少高楼广厦,有多少金砖钞票,有多少妖姬美妾,山珍海味,如果你的身体和内心没有欢乐,岂不是一切都等于零?

说到底,一切都系于我们的感官和心灵,一切都系于我们的主观感受。

在这方面,人类估计是很难赶上欲界天人了。

而且,即使你赶上了欲界天人,色界和无色界天人的巨大欢乐你还是无法体验,更不用说那些恒处极乐中的超级生命了。

真正的欢乐,究极的欢乐来自于宇宙能量,来自于这种能量对于我们身心的沐浴和洗涤。要想得到这种欢乐,唯有积德,唯有修炼。这可能是唯一能让欲界天人羡慕我们的地方——正如许多的宗教经典所说,这也是做人的最大好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未来人类的走向,已经知道未来人类以及外星人类(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与神的差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有一个限度的,仅仅依靠科学技术,我们成不了神,更成不了佛!

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遇到梗阻,遇到极限,举步维艰,望洋兴叹,多少万年也难得再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上面还有佛法(或者道法)神通,而要想求得佛法神通,唯一的途径就是修炼。

要想进入欲界天,享受欲界天人那种持续千百万年,颇为放荡的的巨大欢乐,你得修行(正如《古兰经》所说);

要想进入色界天,无色界天,享受那种每分每秒都堪比性高潮的禅悦人生,你还得修行;

要想成为金仙、佛祖以及同等层次的高神,成为超级生命,当然更需要修行。

享受三界之内的各种快乐,并没有什么不好,也用不着有什么内疚,只可惜它不能永恒,将会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福报尽处是三途,所以佛祖才力劝我们出离。

离开苦乐的循环,离开一切对立,“天人合一”,“梵我合一”,永远享受常乐我净的至高欢乐,法界极乐,才是生命的永恒福祉。

几百年、几千年后的人类,将以修炼为主务,虽然可以自由享乐,但估计大多数的人在人生的某一个时期将会宣布自愿退出江湖,放弃红尘,从而选择修道生涯(就像古代的印度人)。

因为深信因果,因为确知有神(倒不是怕神,而是知道神会维护善恶因果的宇宙法则),人们已经不再为恶。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由于有足够的时间享受生活,由于梦寐以求的一切东西,敞开供应,俯拾即是,人类的贪欲之心必然会大为减退。

在伦理四阶中,生存的艰难早已成为过去,许多人对享乐也已经倒了胃口,颇感厌倦,对于所谓自我实现,在社会上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也会认为是一种名缰利锁,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没有多大意义。

人会转向自身,转向内心,关心自己的灵魂。

他积聚功德,销除宿业;服务同胞,善待众生。

“大道无亲疏,天眼无贵贱”,一切含灵,悉皆平等。

人类像已经长大的孩子,尊敬感激仙佛,但并不惧怕——惧怕神的人,照样无法彻底解脱。

那时的人类已经不再羡慕天国众生,反而是认为他们不究竟(现在有此思想者,只是佛教徒)。

那时的人类已经类似兜率陀天——既是净土,也是欲界,既有持戒苦行的生活,也有人选择声色犬马。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寒梅出于冰雪,青莲生自污泥。两极相通,自古以皆然。

那时的人类,志向高迈、前途远大。

用打油诗形容,就是:

美女如云何足贵,

黄金似土只堪轻;

放眼古今浑无对,

直上须弥第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