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曾经的国民党

时间: 2025-04-28 16:17:03
A+ A- 关灯 听书

中国国民党成立于清末——成立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1月24日),(兴中会)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八年历史。

革命党人(国民党前期)发动领导武昌起义,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成功,军阀混战的中国宣告形式统一。

中国国民党深受苏俄恶劣影响,在夺取政权的中途,蒋介石就开始清党,杀戮异己,背弃民众。

攫取全国政权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在全国建立起一党专制的反动统治,剥夺了人民大部分民主权利,美其名曰“训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1947年正式宣布实施“宪政”,但言不由衷,有名无实,弄虚作假,属于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自欺欺人。

逃台后,国民党宣布戒严,冻结宪政体制,实行特务政治,白色恐怖,导致人民权利再次在法理上失去保障,直到蒋介石去世。

随着国际与岛内形势的发展,1986年蒋经国提出了“政治革新”主张,对国民党进行第三次改造,由“一党专制”调整为“一党执政、多党竞争”的政党体制。

一九八七年七月,国民党在一代伟人蒋经国先生力主下,解除在台湾实行三十八年之久的“戒严”, 终结了威权统治。随后更进一步开放党禁、报禁,恢复宪法权威,服膺普世价值,还政于民,走上了自由、民主的金光大道。

民国八十五年(1996年),国民党人在第一次中华民国总统直选中获胜。

民国八十九年(2000年),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第二次中华民国总统直选中挫败,顺从民意,交出执政权,成为在野党。

民主进步党人陈水扁胜出,成功地实现华人历史上首次的政权和平转移,象征着台湾的自由、民主制度渐趋成熟。

民国九十三年(2004年),第三次总统直选再次败给民主进步党。

民国九十七年(2008年)三月,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在第四次总统直选中终于获胜,5月20日就职,中国国民党再次成为台湾执政党。

民国一百零五年(2016年),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当选,成为台湾首位女性领导人,并成功连任,成为近代华人当选的首位女领导人。

国民党再次执政后,在两岸关系上,开始全面清除李登辉、陈水扁的分裂路线,回归“一个中国”——强调国民党对于“一个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希望海峡两岸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基础上,追求和平稳定,建立军事互信,建构台海和平区,在尊重台湾人民意愿的前提下,逐步迈向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国最终统一。

国民党人希望两岸暂时搁置政治争议,从事制度竞赛,共同塑造一个政治民主、经济自由的现代化国家。

为此,国民党领导人采取了积极恢复两岸制度化协商,加强全方位交流,开放“三通”。推动城市交流、政党交流、高层互访。推动两岸经贸松绑,促进两岸资金、人员及资讯转移,建构东京、台北、上海“黄金三角”等各种措施。

回顾既往,历史的惨痛教训是:

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能够长期自律、自我节制闻所未闻。

一个政党,抛头颅、洒热血,坚卓奋斗之时,加入的多半是仁人志士;

一旦掌握无限权力,安享富贵尊荣,打破脑袋挤进去的,大抵都是心怀叵测、狼心狗行之辈,无耻小人居多;真正的君子反倒不屑与之为伍。

本人就曾经上百次听到人们用种种“好处”——大学加分,考公务员,进国企优先,可以当官捞钱,可以名利双收,甚至犯事可以减刑,可以免死……等等,劝人入党。

真是“嘴上喊着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粗鄙不堪,令人齿冷。

要逃脱这种人亡政息,日趋下流,“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只有实行民主——正如毛泽东所说。

“尝到真正权力的滋味”之时,正是一个政党开始面临危险的时刻。

国民党人在大陆独掌政权,实行了近20年的“以党治国”、一党专政,并没有为进入宪政民主创造条件(虽然国民党人宣示的终极目标是宪政民主)。

汪精卫就曾经公开说:“我们国民党流血打出来的天下,岂能由你们说开放政权就开放政权,说实行宪法就实行宪法”。——这与某军头,所谓“共产党的政权是三千万人头换来的,谁想要,拿三千万人头来换”的蠢话一样混帐,如出一辙,都是打江山、坐江山的腐朽封建皇权思想阴魂不散,死灰复燃。

历史的真实是:

孙中山和早期革命党人的革命理想,就是要把枪杆子打出来的政权,交给选票选出来的政权,还政于民,实施民主宪政。

历史的真实是:

中共取得政权的两大法宝是:“自由民主宪政的普世价值理念”,“耕者有其田的私有土地政策”。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呼吁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宪政,开放报禁、开放党禁,要求人民直接选举官吏和代议士的文字比比皆是,连篇累牍。

《新华日报》等中共报刊的此类文章更是不胜枚举、汗牛充栋。譬如:邓小平先生1941年疾呼:“以党治国”是国民党的遗毒。我们反对国民党以党治国的一党专政,我们尤其要反对国民党的遗毒传播到我们党内来。”

根据地、解放区在共产党领导下,当年的确也实现了民主普选,一人一票。因为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文盲,没法填选票,党就发明了“投豆法”——从来没有说人民文化素质低,所以不能实施普选。

正如《炎黄论坛》王克明先生所说;“五十年间,所有烈士,三千万人,没有一人是为建立新的一党专政而献出生命的。”

长期垄断政权,使国民党变得腐败不堪、臭名远扬;党内离心离德,分崩离析。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如山呼海啸,震天动地。以至于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

在中国,已经没有一个人还敢说“训政”或“一党专政”有什么好处,不应该废止或“结束”了。

国民党迷信武力,坚持独裁,坚持一党专政,不肯顺应历史潮流的结果就是: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彻底覆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我们在诅咒蒋介石、国民党的独裁专制时,为了公正起见,也不能不指出:国民党毕竟是孙中山建立的,起初也是革命党,“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至少是他们纸面上的纲领。

从南京政府成立,开始“训政”(一九二八年),直至败退台湾,国民党人根据孙中山的政治蓝图,始终企图在大陆继续推行“地方自治”,让民众行使“直接民权”,“移官治为民治”,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为真正施行宪政做准备。

个人权利是天赋的;政治权力是人类个体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通过让渡“权利”而产生。

个体可以让渡权利,也可以联合起来收回自己的权利。

——“地方自治”必须建立在“公民自治权”的基础之上,以法治为前提,以民主为依托,否则肯定不会完善。

国民党强调国家本位,强调中央集权,认为“地方自治”是由自上而下的授权所衍生。

既想打民主牌,又恐动摇其专制统治,心不在焉、首鼠两端,终于使所谓“地方自治”演变成了土豪劣绅的独霸一方,演变成了保甲制度的外包装,就像现在的许多村民委员会被党组织,被地方黑恶势力所控制一样——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自清末开始)地方自治实践,实际上是以失败而告终。

失利逃台之后,为了收揽民心,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国民党以更大的诚意开展了地方自治运动,省主席陈诚提出“人民至上、民生第一”——除了实行三七五减租,搞土改,搞各种经济建设,还实行了地方自治,以求所谓“在政治、经济上胜过共匪”,立于不败之地。

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已经迫使日本设立州、市议会,争取了部分自治权(日本国内是地方自治的)。

在1950年前后,台湾制定颁布了16项地方自治法规,首届县市长选举1950年正式举行。

1951年1月7日,首届4个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人在基隆和澎湖取胜,而在台中和台南两市失利,市长为党外人士夺得。蒋介石在总结选举时,号召尽量支持、协助党外人士,并检讨国民党的失利,表现出了开明的一面。

1951年9月下旬,首届县市议员选举完成后,蒋介石发表讲话,希望议员:“能够至公至正、必信必忠,来领导一般党员和非党员…在生活、工作上能够刻苦自励,为民服务,为民除害,接近群众,深入群众,而后才能领导群众,实行三民主义。”

对台湾“地方选举”与“地方自治”,有人评价颇高,有人恰恰相反,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随着经济起飞,中产阶级崛起,台湾的地方自治政治日臻完善,譬如1977年11月,台湾就同时举行了“省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以及乡、镇、县辖市民代表和行政首长等“五项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不少候选人以“党外”名义参选,在野政治势力迅速膨胀,已经具备政党意识。

七十年代末,大陆改革开放,号召和平统一。

八十年代,岛内民主运动继续发展,世界范围内专制独裁政权相继被人民推翻,美国也汲汲敦促国民党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实行民主。

正所谓“时代在变、局势在变、潮流在变”,给一党专制的国民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一九八五年,台北“十信弊案”爆发,证明“严规”、“严打”效果有限。蒋经国向党内发出了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从根本上治理腐败,那么“党员都会流失”,总有一天“人民会抛弃党”的严厉警告。

1986年3月,在国民党十三届三中全会上,蒋经国提出“政治革新”主张,之后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调整“中央民意机构”、实行地方自治法制化等等。

——国民党终于决定放弃一党专政,向现代民主政党转型。

台湾的政治体制由此发生了质变,开始由专制政体向西方民主政体过渡。这时台湾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1987年人均GDP到达5350美元(2011年,大陆人均GDP才达到5546美元)。

与此同时,八十年代初,反对阵营组成“党外推荐团”,建立“准提名制”,新政党已隐约成型。1986年增额立委选举前夕,党外民主人士正式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面对军方的武力干预请求,蒋经国以“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作答。——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也挽回了自己父亲的部分声誉。

1987年7月15日零时台湾正式解除戒严。“解严”后不久,许多新政党和新出版物就把矛头对准了国民党、蒋经国,宣泄愤怒,连番轰击。街头的群众示威游行也此起彼伏,有人甚至当着蒋经国的面打出了“老贼下台”的标语。

面对这种情况,蒋经国没有退缩,他对抗议者不予计较,一笑置之,并告诫党内干部,国民党今后要在台湾争取选民的支持,必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解严”后,台湾省主席、台北、高雄两个直辖市市长逐步(都是省级单位)开始直选。

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直选。——台湾成为亚洲“第三波”民主化的光荣代表。

此后从中央到地方,包括正副总統、立委、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以及各级民意代表,无一不是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彰显了民主政治“主权在民、政治竞争、多数统治的内涵”。

2000年,第一次实现政党轮替,国民党在台湾长期一党专制局面,正式宣告结束。

民主终于由下而上,由上而下,泾渭汇流。

庞俊峰先生说:“台湾地方自治进程昭示了一个简单道理:从来没有不合适搞民主的人民,只有不给人民实践民主的当权者。”

去世后的蒋经国(1988年1月13日),迅速成了台湾人民的偶像。

20多年后的今天,蒋经国先生声誉日隆,深受台湾民众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戴。每次民调,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

2300万人口的台湾,前往蒋经国暂厝的大溪凭吊者,每年都有100万人次左右。

蒋经国执政时期,被公认为是台湾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好、最有希望和活力的时代。

事实告诉我们:

要求民主并不是颠覆国家,改朝换代。

不管哪个党执政,英国还是英国,美国还是美国,中国还是中国。除了既得利益集团受到损失,不能再胡天胡帝,肆意贪腐,整个国家,全体中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会受益。

“退一步海阔天空”,实行民主化后国民党非但没有灭亡,反而更加强壮、更得民心!

2007年末,国民党2000 - 2007年的在野时间期间,林明理先生发表《我们是否可以如此解读国民党》,其中写道:

国民党前发言人张荣恭2005年做客东森电视台时,大陆观众问:

国民党在台湾开放了党禁、报禁,这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权的丢失,国民党为此后悔过吗?

张荣恭答:“不!国民党从上到下没一个人后悔。应该说,是我们国民党在台湾开启了民主宪政的新时代,我们为此感到自豪。蒋经国先生也早就说过,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民进党能在台湾上台执政,这是台湾人民的选择。我们尊重人民的选择。民进党做得好,我们国民党在台下就做个负责任的称职的反对党,为台湾人民监督好执政党。民进党如果做得不好,国民党2008年还有机会。我们相信台湾人民不会选错。”——可谓坦坦荡荡,掷地有声。

连战主席在野之际,在北大演讲时仍然对蒋经国先生当年“开放党禁、报禁”表达出由衷的赞美。

我们不能不感慨:

当年那个鼓吹“一个国家、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鼓吹“以党治国”,对政治反对派实行政治上军事上乃至肉体上予以剿灭,被高喊反对一党专制、争取民主自由口号的共产党以武力赶至台湾岛的“反动派”国民党,早已走出历史迷雾,早已卸下历史包袱,早已抛弃一党私利,早已跟进了历史潮流!

上台执政固然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下台在野做反对党也同样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监督好执政党,这不同样也是“一颗红心,两种打算”?这不才是真正的最彻底的“除了人民的利益,丝毫没有自己的私利”?

台湾民主的深化,2008、2012、2016年三次和平大选,给台湾民众带来了极大的自豪感,也赢得了海内外中国人与国际社会的一致高度赞誉。马英九在龙年伊始甚至说,民主替台湾在面对大陆时,建立了一个隐形的安全网。

台湾民主化产生的唯一副作用,就是出现了台湾人所谓“愈懂大陆,愈爱台湾”现象。两岸形成了制度鸿沟,令“台独势力”有了口实。

——这就要求我们迅速启动政治改革,摆脱既得利益集团的纠缠、胁持,跟上世界历史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的民主洪流。

抛弃中国人蝇营狗苟、弄虚作假,结党营私的千年恶习,见贤思齐,居安思危,早日开放直选,还政于民。

“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2010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先生在网络问政时的断言可谓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