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阳系的诞生

时间: 2025-04-29 11:38:14
A+ A- 关灯 听书

与银河系不大一样,太阳系的形成带有极大的“人工”或者说“神工”成分。

宇宙间所有有人存在的“太阳系”都需要安排,都需要众神持续的创造与维系。

因为生命生存的条件十分苛刻,苛刻到令人难以置信。靠撞大运、中大奖,整个宇宙也没有几颗行星可以承载并维持生命。

在《天经》中上帝曾经说过:

“我们从来不相信地球会自然形成良好的局面。”

“上天不仅要解决地球的问题,还要解决宇宙的问题,工程浩大”。

众神为了安置人类,经常要造“太阳”、造“地球”。这种创造并非无中生有、白手起家,像某些基督教人士理解的那样,往往都是利用当地已有的材质,善巧运用,因地制宜。

宇宙间的恒星极多,绝大部分是自然形成的,一小部分则是神的杰作。有想出来的,说出来的,画出来的……等等。

上帝、四龙、十八金刚等伟大神灵都曾经创造恒星。还有极个别的,是高度发达的外星人类启动热核反应,利用高科技造就的。

当然,现代人类用望远镜看过去,白茫茫一片,满天星斗,根本无从分辨。你告诉他,他也不会信,弄不好还得骂你宣传迷信。

银河系内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只占百分之一,位置甚好的比例更要低很多。这种情形颇易引发联想。

神的创造从选择地点开始,银河系中适合人类生存的空域事实上不算很多。

如果较为接近银河中央,周遭恒星的引力会令地球的轨道变形,银心周围的恒星自己也会急转弯,就像我们今天所见。

如果位于银河系的过远边缘,金属元素丰度不够(周围爆炸的超新星太少),形成太阳系这样的系统也要大费周章,因为行星多由累积的金属物质构成。譬如,地球内核据说就是一种铁镍合金。金属含量不足,发展出行星系统就比较困难。

2003年美国天文学家得出过一个有趣的结论:

“如果你观察到太空中富含金属物质的恒星,那么,存在行星围绕该恒星的可能性为百分之二十。”

太阳处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在半径为五万光年的银河系中距离银心大约是二点六万光年。这个地点可谓恰到好处,得天独厚。

图/太阳系位置示意图

现代科学认为:太阳系是先有恒星,后有行星。太阳系是由一个巨大的分子云的塌缩而成,这个星云原本有数光年大小。

人们利用望远镜观察宇宙中许多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恒星,辅之以计算机模型模拟,逆推太阳的演变,认为太阳或许由某一宇宙事件触发而成。

而太阳系各种各样的行星,据信是经由吸积作用,从太阳星云剩余的气体和尘埃中诞生。人们用测定陨石放射性碳元素的方式,推得了太阳系和地球大致一同诞生在大约四十六亿年前。

《天佛圣经》的记载却是:

太阳系的形成,是围绕地球展开的。

最开始的时候,银河系的这一部分星云的确在凝聚,处于地球位置却已经有了一颗气态球体。

它没有核心,周围也没有日月,孤零零飘荡在稠密的星云中。

地球以这种方式出现有没有可能?

腾讯网曾据国外媒体报道:

“科学家发现行星形成的新途径:并不需要在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便可以形成新的行星,这一发现暗示了类地行星形成机制具有多样化的特性,其数量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加丰富。

在此之前,宇宙学家认为类地行星基本上形成于恒星周围……”

——拉普拉斯所说,灼热的原始星云旋转凝聚成为地球,而太阳的形成是在地球之后的理论,看起来竟相当正确。

《圣经·创世纪》的这一段回溯显然也接近事实: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我们不知道这是因为碰巧还是出自天启。《摩西五经》中真理和错谬间杂而出,其缘由或许正如穆罕默德所说:这些经典曾被人们抄错和篡改过?

科学界把气态行星,称为类木行星。

这种行星的结构大致由气态分子氢的外层包覆着液态金属氢的内层,再加上一个可能为融熔岩石的核心。

事实上,在这种气体行星中除了固态核心之外,大部份物质所承受的温压都超过了临界点,液相与气相简直无法区分。它不具固体表面,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表面可言。

地球的胚胎当时类似拥有一千公里大气的木星——用“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又用水面形容,真可谓曲尽其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