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基本属于“自然”形成。但这个“自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引号。
第一、整个宇宙都是神的创造物,银河系何能独外?
第二、银河系中许多存在人类的太阳系还要归入创造范畴;银河系中看不见的灵界(佛土、天国、地狱等等)也要归入创造范畴。
用人类语言讲,大致就是那些看不见的“暗物质”,加上还没有发现的不受引力作用的“奇异物质”。
第三、上天对银河系有时候还是要调整的,不大经常而已。我们银河系的“神佛”就在总体上控制着一切。
自然与创造(神工和人工)很难截然区分。
譬如说:
无限宇宙(天域)是自然的,但我们的四大宇宙却是创造出来的;
上帝调整好了基本力,令各个星系大体可以自然形成(与邻近星系的距离有时需要调整),包括银河系,但其中的天国、其中的有人太阳系,还是需要精心布置。
对人类来说:
有日月海陆空气,充满动植物的地球是自然界(其实是神的杰作),
但耕地的开垦,村庄、城市的出现,却需要人工。
我们居住在城市,却不能住在“清水房”中,要达到舒适,还需要进一步装修——“自然”与“创造”呈现出一种层层嵌套的复杂关系。
自然是一种美,人工是另一种美,“天人合一”乃成至美。
中国古代园林有亭、榭、楼、台、堂、廊、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所有建筑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吻合,与山、石、水、泉、池、沼、林、木、草、苔恰当配置,让草木和鸟兽自然生长、自然化育。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体现天人合一,可谓极具智慧,深得个中三昧矣。——一切佛土、一切天国之构造原则,亦不过如此。
由于宇宙已经诞生许多大劫(我估计是170万亿年左右),在我们这个空域,到底曾经存在过多少个像银河这样的星系,实在难以搞清(天上肯定有记载)。
但地球祖龙已经下界近十万次(每次七回轮转),创造人类,御世治民。
许多都是在恒文宇宙的行星上,却毋庸置疑。
最后形成的银河,属于所谓“棒涡星系”。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盘状体,呈漩涡状,很像敲的两片锣。它直径约十万光年,有一个核心球,似乎还有一个棒。
图/银河系科学推测图
核球厚约1.5万光年,大约400亿颗恒星集中在此,其大约两千亿颗恒星由数千个星团和星云组成(据推论,应当有18500个星团)。
银河外面是由稀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球状体,称为“银晕”和“银冕”,估计直径达25万至40万光年,总质量约达太阳的一万亿倍(有各种估计,在太阳质量的6千亿至3万亿倍之间,大致10倍于银河系全部恒星质量,也就是说大部分可能为暗物质。当然,这是科学家的判断)。
银河系到底是两条旋臂还是四条旋臂,五条旋臂,或者更多?
科学家也说不准。
银河系里恒星成双、成群和成团是普遍现象,但到底是双星和聚星多,还是单星多,科学界同样莫衷一是。
——由于我们身处银河系内,要探测银河系的庐山真面目实在是相当困难。
科学家用各种方法推算:
我们银河系的年龄大概已经有145亿年或者150亿年(上下误差各有20多亿年)。
欧洲南天天文台的科学家根据对两颗古老恒星内发现的铍元素的光谱分析,估计银河系的年龄在136±8亿岁左右,其上限都已经突破大爆炸模型137亿年的宇宙年龄。
其实,银河系中第一代恒星具有非常大的质量,超过太阳可达百倍,其聚变反应极其快速,只能生存几百万年或者几千万年,早已死亡。
我们今天在银河系中观测到的所谓最年老恒星的年龄,肯定短于银河系的年龄。
银河的中心有巨大的质量和紧致的结构,可能有一个大黑洞。
图/银河系黑洞合成图
2008年科学家宣布,他们花了16年时间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追踪围绕银心运行的28颗恒星,证实了黑洞的存在,认为这个名为“人马座A*”的巨型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400万倍或者几千万倍。由于银河球心主要由红色的年龄超过100亿年的老年星球构成,几乎有理由相信:这个巨型黑洞是一台垃圾粉碎机。
对于“黑洞”目前科学界还十分迷惑。但黑洞既然充当着银河系的中心,那么它在推动宇宙轮回中作用一定巨大。
2010年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和超大阵列无线电波望远镜,发现了距离地球5千万光年的NGC1068星系超大质量黑洞不断向太空喷射巨量炙热的气体。
科学家就此推断,可能存在一种“黑洞反作用”机制,影响星系的演变。
有人猜想黑洞所产生的气体,经数十亿年之后,会形成了星云,由星云再产生恒星、行星。
有人猜想黑洞吸收的能量会把真空中的虚粒子转变为实粒子。
有人认为黑洞在另一个宇宙中就是不断吐出物质和辐射的“白洞”。
有人认为黑洞在回收宇宙中散失的物质和能量。
霍金则在1974年预言,“黑洞”会最终爆炸,会对宇宙有一个正回馈。
虽然现在不便挑明,我只能说,黑洞没有那么恐怖。
金佛或我们大千世界的一王爷,移出或者消灭黑洞轻而易举,也可以彻底封闭它,举手投足而已。他们为什么不那么做?值得推敲。
黑洞,是回收能量与物质(那里面有一种神灵常驻着,专门管这件事)。超高级生命一般是不干预上帝已经安排好的自然演化的(上帝已经把各种规律嵌入其中)。
大部分星球被黑洞吸进去,一般他也不会去管。但在特殊情况下,譬如说某一个太阳所携带的行星非常宜居,他不想失去它,那他就可能暂时关闭黑洞的大门,禁止它释放引力波,顺手再把这个太阳系拽到安全的位置上去。
在一个有条不紊,一直维持严密组织的宇宙中,我们应该相信:
黑洞决不可能仅仅扮演一个负面角色,那里也许就是负熵出现的关键。
银河系是如何产生的?
一位智利天文学说:
“银河是宇宙中我们唯一可以仔细研究的星系。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
关于银河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人类知之尚少。
目前,已经出现了几种猜测性假说。
因为银河系与最近的仙女座星系的距离为220万光年,一些科学家认为,银河系是由直径220万光年范围的宇宙物质收缩而成。
另一种不同的银河系形成模型则认为,银河系由几十个较小的星系云并合而成。
星系形成后,个别气体云在引力作用下冷凝并收缩,形成了原恒星。
其中心温度达到约一千万开氏度时,氢被点燃,四个氢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核。
氢被耗尽时,某些大质量恒星会急剧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氦星核中心的温度达到1亿度时,氦被点燃。在氦燃烧结束之后,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可以进一步依次点爆碳燃烧、氧燃烧、硅燃烧等聚变反应,生成更重的元素,最终生成铁元素。
比铁重的元素如金、銀、碘等,则是在超新星爆炸中产生的。
银河系在过去的1000年中已经发生了5次或6次这样的爆炸。
所有热星的演化必定以三种可能的状态之一为终结: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大爆炸理论认为”:氢原子是一次性产生的。这就带来了一个沉重的话题:由于银河系的恒星工厂正在高速运转,美国加州大学天文学家估计,银河系可能会在10亿年之内耗尽燃料。虽然银河系中还有几十亿个太阳质量的低温分子氢,但是天文学家已经在思考,银河系将来是否也会经历能源危机。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最近观测结果显示,我们的银河系中至少有10,000到15,000个恒星形成区(也有人估计至少有2万5千个),它们大多分布在距离银河系中心10,000到30,000光年的范围内,在许多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会有恒星形成。
在银道面这个新恒星形成的地方,每年总共会生产出5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而且这一生产效率很可能会被提高。
(天文学家近年来在银河系中发现了多个巨大星云,其中充满新诞生的恒星,如猎户座星云距太阳系大约1500光年,就是一个恒星诞生地,有数以千计的新生恒星、以及孕育恒星的星际尘云,我们可以看到刚刚从柱状尘云中形成的“婴儿”恒星,看到非常炽热而活跃的“少年”恒星,完全证明了上述说法。)
按照这种推理,银河会一天比一天黯淡。十亿年后,璀璨的银河会在我们后人的眼中渐渐熄灭。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会成为后人眼中的奇迹!
从“热寂”的宇宙到“冷却”的银河系,科学家们告诉我们的都是一个死循环。
但在我想来,既然宇宙是永恒的,既然宇宙的年龄实际上已经很大很大。那么宇宙中一定有一套逆向的机制存在,可以把重元素重新转化为氢氦等等。是用星系中央的黑洞向外抛射物质的形式?还是其他形式,我们现在还不敢肯定。
但去年(2011)发现的银河系中央分离出来的两个跨度达2.5万光年的“气泡”(一个“气泡”包含的能量大致等同于10万颗正在爆发的恒星),很可能来自银河系中心的超级黑洞,却给了我们一点暗示。
霍伊尔(Fred Hoyle)爵士在《宇宙的本质》一书说:
“……氢正不断转化成氦和其他元素。……既然这样,为什么宇宙差不多完全由氢构成呢?如果物质是无限古老的,这种情形就不可能发生了。既然宇宙是这样的,可见我们不能避而不谈创造。”
他的意思是众神或者上帝正在持续创造氢原子,以便让宇宙能够良性循环。
按照霍伊尔和我们的宇宙永恒说,银河系转换气体为恒星的速度很快,因此需要新气体持续供应恒星原料,但具体途径一直没有搞清。
2011年8月,国外天文学家有了一个奇异的重大发现:
银河系外快速下落的电离气体云,正在源源不断为银河系提供恒星诞生的燃料。
美国圣母大学物理系的两位教授发现:
“贮藏在银晕和星系际空间的电离气体,维持着银河系的恒星形成过程”。
来自银晕和星系际空间的大质量电离气体云,正在如下雨般落入银河系的盘面。他们是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上新安装的宇宙起源光谱仪和太空望远镜成像摄谱仪,做出这一重大发现的。
研究表明,巨大的快速移动的气体云距离银河系盘面相当远,覆盖了天空的很大区域,气体云并没有均匀分布在银河系周围,而是聚集在几个方向上。就像地球上的阴天一样,它们仅覆盖了银河系的部分天空。气体落向银河系的过程中还会减速。
莱纳教授解释说:“我们发现了银河系恒星持续诞生的原因所在。知道了这些气体云离我们的距离,我们就能推知它们已经为银河系提供气体原料超过10亿年了。”
他总结道:“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失踪的形成银河系恒星的气体来源,现在要了解它们是如何到达那里的。”
不管怎么说,发现银河系外快速移动的电离氢云储气池,距离发现完整的宇宙物质循环,可能已经不远。
或许在几年之内,“宇宙大爆炸理论”就会失去一个强有力的支柱。
2011年五月,德国科学家用太空望远镜捕捉到超大黑洞NGC5128喷发粒子流。
科学家最新探测发现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喷发伽马射线形成的两个直径达25000光年的巨大气泡。
上帝创造了一个可以自主循环的宇宙系统。
我们看到:
许多“银河系”特别是河外的星爆星系,无数恒星正在迅速形成。与此同时,无数的恒星正在衰老、死去。
不稳定的星体大爆发会把能量与物质抛入星际空间,而后星际云又再次凝聚成恒星。
垃圾星体——白矮星、黑矮星、不再爆炸的中子星一类致密天体很可能都会被无所不在,四出窥伺的黑洞粉碎,一部分物质被喷射出来,另一部分物质则被化为真空能,或者转移到另一空间。
这样久远劫后,宇宙中的重元素和超重元素就不会严重超标。
“空即是色”,真空能可以还原成有质碍的物质。
人类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小规模上把能转变为物质。他们用粒子加速器,让亚原子粒子以极高速相撞,生产较重的新粒子,已经成功地把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物质。
曾荣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Carlo Rubbia)说:
“人可以把能转变为物质,不外是重复宇宙的奇迹之一罢了。”
对卡西米尔力(一种由于真空零点电磁涨落产生的作用力)的精确测量,已经证实了真空中蕴藏着巨大的本底能量。
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来源于真空中的电磁涨落。所以现代科学中有一派认为“真空是由正电子和负电子旋转波包组成的系统”。
2001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曾齐聚英国,研究利用宇宙零点能推动宇宙飞船的可能性,希望实现尼古拉·特斯拉的伟大预言。
——百转千回之后,西方科学也终于开始认识“大道”,开始认识“真如”与“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