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圣经》通常被分为摩西五经、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和先知书四部分,总共39卷(希伯来古本为24卷)。——《圣经》本身显示:
《旧约》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开始撰写(摩西时代文字已经出现,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显然会读能写,上帝亦吩咐摩西要把他的话写下),到尼希米时代《玛拉基书》完成,前后经历大约1000年左右(主前一千四百年至四百年),由二十五至三十位不同背景的作者合作写成。除了《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但以理书》部分用亚兰文外,主要是用希伯来文写成。它以抄本形式一代代的流传下来,直到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由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第一本《旧约圣经》1488年印成文字。
《旧约全书》的叙事时间在字面上横跨数千年,或者一万一千年(有人统计认为创世发生在主前11013年),事实上横跨了数万年。
哈特谢普苏特公主与摩西:
神的召唤:
分开红海
重走摩西之路
接受“十诫”
《旧约全书》以摩西五经(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最为重要。这是犹太教最早确定为圣书(正典)的经卷,上帝通过摩西所宣布的律法即载于这五卷书中。
犹太教与早期基督教认为摩西是五经的主要作者,而《申命记》末章记载摩西之死和埋葬的段落则系后人所撰。有人认为,五经最后一部分是摩西临终时吩咐接班人约书亚写完的。近代学者根据圣经考证学的成果,对摩西是五经作者的传统看法大抵都加以否定。
早在公元4世纪,拉丁教父哲罗姆就猜测《申命记》出自约西亚王改革犹太教时(公元前621年);
10 - 11世纪,西班牙犹太拉比以撒·雅苏斯指出:
《创世记》36章31节有“以色列未有君王治理以先……”之语,说明写书时已在有君王治理以色列之后(摩西是公元前14、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生卒年不详,死的时候,一百二十岁,而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一位国主扫罗在公元前1030年至1010年间称王);
犹太学者伊本·以斯拉指出五经的一些段落不可能为摩西本人所写,其中那些称赞摩西的话,如“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摩西在埃及地法老臣仆和百姓的眼中看为极大”,以及五经中经常出现的第三人称格式,如“摩西将耶和华的命令都写上”等,都说明五经作者不一定是摩西一人。
16世纪宗教改革后,更多人开始否定摩西是五经作者。
马丁·路德认为“五经中包括了晚于摩西时代的材料”,五经许多段落不会出自摩西,譬如:“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
十七世纪,英国思想家霍布斯(1588 - 1679年)和荷兰犹太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年)对摩西的五经著作权也提出了种种质疑。霍布斯认为除了律法条文,其它都不是摩西手笔;斯宾诺莎则认为五经的汇编者应该是以斯拉。
1678年法国牧师理查德·西蒙发现五经不同篇章风格迥异,可能源自不同的原始资料;18世纪法国学者—御医阿斯特鲁发现《创世记》中对神有“耶和华”与“上帝”(神)两种称呼;他将不同称呼的段落互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常有重复和差异。据此断定摩西写《创世记》时手头至少有两种文稿资料,一种资料称神为“耶和华”,另一种称神为“上帝”。
随后德国神学教授爱希荷恩将阿斯特鲁的考证方法,从《创世记》推及全部五经,进而认为摩西并非五经作者,五经是由几种文稿底本组合而成。
爱希荷恩之后,法国学者M.L.De韦特在1805 - 06年间推断五经各书都成于大卫王之后。1833年法国人勒乌斯认为《申命记》的资料出于公元前621年犹大王约西亚修建圣殿之时(此时距“以色列人出埃及”已有六百多年了),《利未记》资料出于以色列人巴比伦被掳时期。
此后五经的底本学说逐渐系统化,其中比较流行的是格拉夫—魏耳豪森四底本假说。
此说认为,五经主要由四种底本资料组合而成,“其主要论据是五经各部分之间有许多重复与不一致之处。例如《创世记》1章和2章中有两个不同的创世故事,两个故事记载上帝创造人和动、植物的先后顺序不同;创造者的名字不同,一称上帝,一称耶和华上帝;
创造的手段不同,一是创造者以命令创造,如“上帝说”如何如何,“事就这样成了”,一为耶和华亲手创造,如称耶和华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将所造的人安置在伊甸园里。其次,《创世记》4章和5章中有两个类似的家谱,显为同一家谱但出自不同的底本资料,4章家谱的文字风格类似第二创世故事,5章的则类似第一创世故事。
《创世记》其他部分也有两种资料组合的痕迹,如6章和7章中关于挪亚带入方舟的动物,一处称各种动物各带进一公一母,另一处则称带进七公七母洁净的动物;37章中一处称约瑟被哥哥卖给以实玛利人,接着却称他被卖给米甸商人。此外,《创世记》有同一事件重复记述的情况,如上帝两次应许亚伯拉罕老年得子,亚伯拉罕两次称妻为妹以保全自己。五经中的律法部分也常有重复或差异,如关于买奴的条例有三次互有出入的规定(《利未记》25章、《申命记》15章和《出埃及记》21章),可见五经中含有来自不同底本的三组律法”。
四底本组合学说认为,从内容和资料结构角度来看,五经和《约书亚记》可以构成一个合理完整的单元。进而推论出《约书亚记》是五经的真正结束,因此可合称为“六经”。组合六经的四种底本资料分别称为“耶典”、“神典”、“申典”和“祭典”:
①耶典(J)。为一纪事史,约于公元前850年写于巴勒斯坦南部的犹大国。内容包括上帝创造世界、始祖犯罪、洪水灭世,然后着重记述亚伯拉罕和诸族长的事迹、出埃及、旷野经历至摩西离世前的历史。神的名称用 耶和华,故称耶典或J,即Jehovah(耶和华)的起始字母。
②神典(E)。为另一种简要纪事史,约于公元前750年写于巴勒斯坦北部的以色列国。自族长亚伯拉罕起首,内容类似耶典,常与耶典的资料相交织。神的名称用上帝,故称神典或E,即希伯来文Elohim(上帝)的起始字母。
③申典(D)。公元前621年犹大王约西亚修建圣殿时发现的律法书,约成书于公元前650年。为《申命记》的中心部分,故称申典或D,即Deuteronomy(《申命记》)的起始字母。
④祭典(P)。为五经编集的基础底本,从第一创世故事开始,贯穿《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除历史叙述的部分外,主要是关于祭司律法和祭礼仪文的规定。约编集于公元前500 - 前400年间,它代表祭司的观点,故称祭典或P,即Priest(祭司)的起始字母”。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灭亡后,耶典和神典被综合编为“耶神典”(JE);约在公元前6世纪又被综合成为“耶神申典”(JED);到了尼希米、以斯拉时代,代表祭司观点的编者将祭典作为框架和耶神申典进行组合编集;约公元前400年,JEDP四种文稿组合成了目前的五经。——这就是轰动世界,大学课本必定载录的JEDP四底本假说。
从阿斯特鲁、格拉夫—魏耳豪森至今,“五经底本学说”仍在继续研讨与发展流变中。近几十年来,对四种底本资料的分析研究更趋精细,也有些学者在着重研究五经底本资料之前的口传材料。
(在摩西写创世记的时候,流传着很多有关创世故事,例如:主前3000 - 4000年前的苏美人在米索不大米亚的传说;主前1700年,古巴比伦的神话:以努马伊利诗;主前2300年,在埃及也有蒲草纸记载的创世神话。)
与考据家的质疑相反,基督教界的主流观点坚持认为,摩西五经的主要作者是摩西本人,至少其大部分由摩西亲自组织人手编辑。在逃出埃及进入西奈半岛,漂泊旷野的四十年中,先知摩西常常对越上帝,默想神之作为,深感神恩浩大无疆,旷古未有。为了免得日后忘却,辜负上帝的一片苦心,他把神给他的启示用纸笔记录了下来。摩西五经的大部分(除了申命记的33 - 34章与其他零星段落)大概就是在那时撰写出来的。
综合考察各种事实,参考《天经》对此事的阐述,我们认为,上述观点各有其理,亦不无偏颇。——《五经》经文重复、漏脱、舛误之处甚多,不容否认,显然并非全部出自上帝默示(《天经》也是这种意见)。
在圣灵引导下,摩西写下了律法和一部分重要经文,全部的《摩西五经》却是在几百年后告竣的。《五经》综合了上帝的启示,希伯来人的口头遗传,各种古老文献,经过了多次的编辑、修订(从族人那里,摩西可以获得丰富的口传资料,载入书中)。
大概在大卫的时代(主前一千年),五经已大致完成,到了以斯拉(主前四百年左右)的年代,五经完全定型——以斯拉“精通摩西之律”。《五经》的最后竣工,应该不晚于以斯拉出使迦南教化百姓之时。
《圣经》曾记载:“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你要将这些话写在书上作记念。”
“摩西将 耶和华的命令都写上”。
“摩西遵著 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
“就这样,摩西将律法一字字写在书卷上了”。
“摩西将律法写下,交给祭司……及以色列众长老,嘱咐他们:每过七年,到了豁免年的住棚节,当以色列全体集合于 上帝耶和华亲选的场所守节时,你要向他们大声宣读此法。所有族人,包括男丁妇孺和各城客籍,都要召集起来聆听”——说的都是摩西写下了“律法”,和一部分经文,而非全部五经。
摩西死后, 神命令约书亚:“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约书亚记》亦提到“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可见摩西的律法书有一定的篇幅,相当的内容,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十诫”(摩西在埃及宫廷长大,教育优良,而当时埃及所有公众建筑物的墙上都刻有象形文字,文化发达)。
一些学者认为:
整本《申命记》所描述埃及地的树木与动物,都是在埃及或西乃半岛生长和活动的,没有一种属巴勒斯坦独有。
皂荚木生长于埃及或西乃半岛,很难在迦南境内找到,只在死海沿岸有少许。皂荚木是造会幕及内里器具的主要材料。会幕的外层由海狗皮造成,巴勒斯坦没有这种动物,但却可以在西乃半岛与埃及沿岸找到。《利末记》十一章及《申命记》十四章记载的洁与不洁动物,其中有些是西乃半岛独有的,如麋鹿、鸵鸟、黄羊。——“我们难以想像在出埃及后九百年,希伯来人已定居迦南后,才写成上述的动植物名单,而这些动植物是迦南所没有的”。
“从出埃及记第十六章至申命记结束,经文所描绘的天气状况与自然环境都属沙漠类型(偶而提及农业耕作,也是对进占迦南后的构想)。经文强调会幕(或大帐幕)是集会与崇拜的中心,但假如读者已安居于巴勒斯坦七百年以上,只熟识所罗门或所罗巴伯的圣殿,对他们来说,经文所描写的会幕又有何意义呢?”而且五经内有大量埃及文字及外来语,数量比其他经卷为多。
种种迹象表明,由出埃及记至申命记,发生于主前十五世纪,背景是埃及的红海及尼罗河沿岸,西乃半岛。作者在那里生活过,所以熟悉那里的气候、农耕方法和地理环境。
最权威的证据来自耶稣基督,他曾明确表示:
“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著我写的话”。
“摩西岂不是传律法给你们么。”
“摩西曾说:主 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们兴起一位先知像我”。
从摩西开始,上帝的启示源源而至,圣子甚至取了肉身,亲自降世,流尽宝血,救赎人类。在 神的耳提面命和人界圣贤们的艰苦努力下,一千六百年后,伟大的《新旧约全书》终于全部完成。
这是两个平行世界之间的津梁,是通天大道,许多人循此认识了神,走入了我们在前面已经详加查考的充满福乐的诸多天国。
摩西五经,先知书,作品集,福音书,保罗书信,启示录陆陆续续被纳入正典、得到承认也消耗了七八百年。
《圣经》执笔作者达数十人,其中既有君王、统帅、宰相、省长、先知、祭司、学者等上层人士,也有医生、牧人、税吏、农民、渔民等中下层劳动者。写作地点有的在富丽堂皇的王宫、圣殿,有的在简陋阴森的茅舍监狱,以至于学堂、教会,旷野,海岛……
大量的启示,戒律,故事,史书,传记,诗歌,书信汇为一编,文体多样,风格迥异。
迄今为止,66卷的基督新教圣经,73卷的罗马公教圣经,以及卷数更多的东正教圣经仍不统一。
全世界现在有二十几亿基督徒(未来还会暴增),如何解释《圣经》,在历史上,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