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夷的后裔很多(包括傈僳族、哈尼族等),解放后其很大一部分被粘合成了一个超级的人造民族——彝族(由200个以上纷繁错杂,毫无干系的族群粘合而来,各部语言不通,文化各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彝族聚居在云、贵、川三省,总人口约900多万,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还有近百万。
彝人(当然以前不叫彝族,1949年毛主席提出,新中国是由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应该有夷内之分,把“夷”字改成了“彝”)心灵手巧,聪明智慧,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文字、宗教、历法、文学、艺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从天文历法到治国方略;从宗教信仰到诗词歌赋;从耕牧纺织到风情习俗,彝族文化自成一体,包罗万象,一直以自身强大的力量成功地对抗着形形色色的文化冲击。
彝族宗教被称为“毕摩教”。彝人酷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有以《指路经》为代表的完整的宗教典籍,亦有专门的宗教神职人员“布摩”(毕摩),他同时兼有教化职责。毕摩教完整的宗教礼仪在彝族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彝族先民创造了一部伟大精湛的天文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足可与玛雅历法媲美。——它把一年等分为五季十个月,每个季度两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合计360天,余下的5 - 6天为过年日,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彝族十月太阳历精确的计算出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它一年各月的日数整齐,季节准确到一天不差。据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任何一种古历法的科学性都无法与之相比。
彝族的向天坟,据说就是古人用以观星觇斗的天文台,与彝族历法关系密切。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有待破译和研究。
有学者推测,此种历法源渊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该历法甚至可能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乃是彝族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楚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和最简便的天文历法。
《彝族“十月太阳历”使中国跃居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首》(2009年2月27日《凉山日报》):
现代西方著名历法学者一直认为,如果早知道中国彝族的“十月太阳历”,那么,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不会是以耶稣诞辰时间为纪元年,而应该是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据西方著名历法学者共同研究得出最终结论,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比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还精确和科学。据悉,用现代高科技测算的太阳回归周期与“彝族十月太阳历”误差细微到小数点以后。
历法是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古代历法则是文明的主要标志。现在世界所公认的“五大文明古国”(以前为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埃及、墨西哥、印度、中国都各以其历法著称于世。
古巴比伦《太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中期;埃及《太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前;墨西哥《玛雅太阳历》起源于公元前3100多年;印度《太阴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500多年;中国《阴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100年。这样,中国文明史就居于末位。
然而,经由民族学方法进行乡村实地调查考证所获得的活史料研究发现表明,残存于云、贵、川、桂等省区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则始于公元前8000年以前。为此,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五大文明古国中的首要地位。
据美、英、日、俄、法和埃及、印度、墨西哥等古代人类历法学家以及国内外彝学专家研究称,古代彝族的《十月太阳历》优于古巴比伦的《太阳历》、优于古埃及的《太阳历》、墨西哥的《玛雅太阳历》、印度的《太阴历》和中国汉族的《阴阳历》。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从我国长江上游金沙江南北两侧,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发现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以及综合“十月太阳历”两种观测方法的彝族向天坟,并研究佐证此“十月太阳历”乃产生于远古伏羲母系氏族部落时代。
与此同时,有关专家学者最近又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现了比《彝族十月太阳历》更早的《彝族十八月太阳历》。
英、法、美等国以及拉美一些国家的古代历法研究学者和国际彝族文化学者认为,与彝族《十八月太阳历》相同的古代墨西哥印第安玛雅人使用的《十八月太阳历》可能源自于中国彝族的《十八月太阳历》。
这就彻底改变了中国文明史居于末座而跃居于世界五大文明古国的第一位;该历法且区分季节变化的准确性以及计算月、日的简明性,都优于现行公历。为此,彝族《十月太阳历》使中国跃居了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首。
现行的凉山彝族的彝族年,就是按照彝族古代先民创造发明的《十月太阳历》而来的。在《彝族十月太阳历》中,一年以10个月计,一个月为36天,一年分5个季节,一个季节72天,一年总共为360天,剩余的5—6天,古代彝族先民用3天来过火把节,用3天来过彝族年。彝族人的这个过年传统文化从远古传承至今。据悉,现代高科技测算的太阳回归周期与“彝族十月太阳历”误差细微到小数点以后。
另外,中国古代文化领域神秘的数,如《诗经》里出现的三、六、九、十、三十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七十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孙悟空七十二变)、一O八(《水浒传》里英雄“一百零八”、麻将108张)等等,都能够在《彝族十月太阳历》中得到解释。曾经尘封在大山里、尘封在毕摩经书里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它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在世界历法史上不亚于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300多个古彝族文字及祭祀图案,近1000平米的岩画区,是彝族太阳历起源的证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指出“藏彝走廊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天道,是云南为中华文明形成在构筑的“康庄大道”!绥江岩画则是中国的“画诗”与“信使”!
国际知名的彝族文化学学者刘尧汉先生说:
“一部优良的历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季节性准确;第二,一年内各月的日数整齐。彝族十月历是根据天文点(大寒、大暑、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来定季节的,十分准确,它的每月恒定36日,最便于记忆。相比之下,现行公历的季节性不够准确,它最大的缺点是一年的每月日数很不整齐,有28天、29天、30、31天,杂乱无章,不便记忆。因而,彝族十月历的科学性优于现行公历”。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隅,历史上曾经历过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云南各少数民族创造的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灿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中居于显著地位”(李健民)。
一些学者认为:东亚很可能和古代欧洲一样是西亚为中心的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的一个更边缘的组成部分。
盖南方丝绸之路出云南经缅甸至印、巴可至中亚、西亚与欧洲。从考古资料看,南方丝绸之路至迟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早在旧石器时代,印度北部、中国、东南亚的旧石器,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即所谓砍砸器之盛行。而后来在中、缅、印广泛分布的细石器说明,在细石器时代,中国西南与缅、印就有文化传播和互动关系”。
古蜀和西南夷地区的“瑟瑟”(sit-sit)和“碧琉璃”(梵语beryl),亦是从印度引入的西亚产品(东周时代蜀国王公卿中流行佩戴一种称为“瑟瑟”的宝石串饰、琉璃珠串饰、蚀花琉璃珠等,据考证来自中亚和西亚)。
著名的柳叶形青铜剑,据高大伦先生分析,发源于安那托利亚,稍后在近东(包括以色列),继而在中亚、印度流行,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出现在中国西南地区(李淼)。
(李学勤先生认为,商代的对外西南通道不仅存在,并且畅通。但到了西周时候却不是这样。)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通用货币为一种白色海贝,而我们知道,纵贯南丝路,在古蜀腹地三星堆以及南中地区、云南地区都出土了海贝,这种海贝只产于印度洋(“据专家考证,三星堆古国大约在3000年前曾相当发达、繁荣,并形成了一条连接波斯、埃及等国的通道”)。
段渝教授认为,三星堆出土的金杖、金面罩、青铜人物雕像、人头像、人面像、包括兽面像,可能是吸收了近东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巴蜀和滇文化区西亚石髓珠和琉璃珠的发现,亦证明中国西南与西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关系早已发生的事实(张增祺)。
不含钡的玻璃产于西亚,亦曾在四川茂县出土。
张正明先生指出,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西南夷青铜文化确有西亚文明的因素;
童恩正、武敏、段渝等学者均支持古蜀丝绸是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物品,远销近东地区的观点,认为先秦巴蜀丝绸文化的西传,丰富了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地中海文明的内容,并使南方丝绸之路向欧洲延伸。
巴蜀丝绸事实上早已传入近东地区,“维基百科”说:“《旧约》间接提到的织物表明了丝绸在《圣经》时代已在西亚闻名了”。
“许多考古发现表明,丝绸远在中国人开辟丝绸之路前就已经成了外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奢侈用品。比如,考古人员已经在埃及帝王谷一具公元前1070年的木乃伊坟墓里发现了丝绸。丝绸之地的人民(丝民)这个术语先被希腊人,再被罗马人开始用来称呼遥远的中国之居民”。
——公元前8世纪耶和华上帝藉先知以赛亚发出预言:“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秦”原文作“希尼”)。
古代云南青铜器:
云南青铜时代的起源至今是个未解之谜。它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地区发源?——青铜时代在古代近东开始于苏美尔文明在公元前4千年的崛起。
在东南亚地区,至今发现的最早青铜冶铸中心是泰国乌隆府的班清墓地,时代在公元前3600 - 前1000年。云南很可能在夏代(约前21世纪 - 约前16世纪)早期或者更早就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滇系青铜器在世界古代青铜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会不会与南方丝绸之路有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