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统一货币

时间: 2025-04-09 20:41:20 浏览:26
A+ A- 关灯 听书

秦王朝的统一是全方位的,除了政治、法律上的统一,更有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这正是中华帝国两千年凝聚不散、屹立不倒的秘奥之所在。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经济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货币的统一。

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原始先民以牲畜、兽皮、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互相交换,以有余易不足,或者以有易无。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海贝屡有发现,大量出土。

海贝以朋为计算单位,作为法定的商品等价物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考古发现表明:

在商代晚期和西周,出现了无文字的铜仿贝。

东周时流行于楚国的有铭文的铜贝蚁鼻钱就是它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无文铜贝,西周晚期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这是金属称量货币。

到了春秋时期,商品经济更加发达,天然贝币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国统一铸造的金属铸币开始登场。各地区因社会条件和文化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货币。

战国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开始确立。

中原地区即周、晋、郑、卫——后来的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

燕、齐两国和赵国部分地区主要使用刀币。

秦国和赵、魏的黄河沿岸使用圆钱。这大概是由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分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种。圆形圆孔钱流行较早。

南方楚国则使用郢爰(印子金,中国最早的黄金铸币)和由贝币演化而来的铸币铜贝(俗称蚁鼻钱,蚁鼻喻小,意即小钱)。

贵金属黄金也作为货币进入流通,它以镒(20两)、斤(16两)计算。

春秋时还出现过银质空首布,但很少。

至始皇则统一货币,以后的货币专家们划分为二大阶段。

第一阶段:秦汉隋唐以铜铸币为主,以秦“半两”和汉“五铢”为主干,号称铢两体系。

第二阶段:唐宋明清铸币出现年号,号称宝文体系,同时纸币与银本位制度出现。为时1000多年。

元朝时期,纸币在流通中成了主要的货币,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成了大元帝国灭亡的重要诱因。铜钱的地位减弱,白银开始大量流通。

在战国晚期的中华大地上,货币是真正的百花齐放,据说当时世面上的货币种类在100种以上。形状、大小、轻重都不一样,换算之复杂简直难以想象。

这给商品流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统一天下之初,嬴政即下令齐一之,以三种法定货币取代一切。

以黄金为上币,黄金以镒为单位,每镒20两。

以布为中币,“布袤八尺,幅广二尺五寸为中币”(“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以标识为半两的方孔圆形铜钱为下币。

珠玉、龟贝、银锡之类的东西作为器饰宝藏,退出流通领域。

换算是:“钱十一当一布”。

规定:“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

“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见云梦竹简《金布律》)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吕氏春秋·圜道篇》说:“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主执圆,臣主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所以环形方孔钱象天法地,表达了古人的宇宙观,这正如美国货币上的“IN GOD,WE TRUST”——“我们相信上帝”一语,代表了美国人的宇宙观一样。

据说,“半两”钱上的数字也体现了阴阳五行学说。秦“半两”理论上应该重十二铢(秦代二十四铢为一两),直径十二分(3.2厘米),穿孔的边长各为六分(1.2厘米),这些数字都是六或六的倍数。

事实上,环形方孔钱便于携带,方孔穿绳时铜钱不易旋转,可以防止磨损。较之其它币种,优越性实在多多,所以这种货币形式,一直沿用到了清末。

其上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由李斯所书。

实际上的“半两”钱,并非重十二株。《史记》、《汉书》所谓“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的说法,似乎已经被出土文物否决。在秦并天下之后所设的长沙郡故地,今衡阳县渣江赤石发现的秦墓中,出土了五枚半两钱,“质地轻薄”,用类似钱测重为1.95g,出土钱币的重量不及当值重量的1/4。

1983年在汩罗县永青村秦墓发现的半两钱更是“质极薄,无郭,边沿很不规整”,以类似钱测重,枚重在1.32g上下,要积六枚才有半两铜的重量。所以半两钱似乎只是一种当值货币。

但也有秦始皇时半两钱重达3 - 6克者。——是刚刚颁布的度量衡,一时尚难统一实施,还是各地郡县政府铸币时,没有按照统一规格执行?我们不得而知。但出土文物证明了《史记·平准书》所述秦钱“各随时而轻重无常”的说法。

这种情况也许是由铜原料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

秦代物价很低,正常的粟价据说每石大约几十个钱,一斗米也只要三枚秦半两就可以搞定。一般男子的一天劳动值八枚钱,吃公家伙食的只有六枚。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当亭长时,以官吏的身分到咸阳服役,大家集资馈赠路费,“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后来,刘邦做了皇帝,想起了这件事,感激不尽——“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馀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就因为其他官吏每人送他三枚钱,唯独萧何送了五枚,萧何这多出来的两枚秦半两竟然换回了两千封户!

货币的统一给经济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谓“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

形制上更进步的,仅记株两、不记地名的单一圆钱替代布币、刀币、铜贝大大促进了商品贸易,,也方便了国家赋税的征收。这位“无翼而飞,无足而走”的孔方神物迅速把整个中国凝聚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极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心理上的隔阂,也为秦汉乃至其后两千年中国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鉴往知来,欧洲的统一有赖于货币的统一,亚洲的统一有赖于货币的统一,世界的统一同样有赖于货币的统一。

我们期待着亚元的诞生,期待着世界货币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