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过的很平静。
秦始皇帝三十一年(前216年)十二月(第三个月),嬴政命令把腊月改名为“嘉平”月,恢复古称。
“腊”本是年末岁终的祭名。周代时,所有人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大祭”,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叫作“腊”。
“嘉平”月,则是古称。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秦代的特异现象也和现在一样,很是不少。譬如,出现飞碟(有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在临洮出现十二个穿夷狄服饰的巨人等等。
嬴政三十一年,民间又盛传仙人茅濛在此年九月庚子这天,在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了。
原来这茅濛字初成,乃是陕西咸阳南关人。他慈悲善良,平日不仅积德行善,而且博学多闻。
他见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即亡,大为感慨,于是拜仙人北城鬼谷子为师,跟他学习长生之术,研究仙丹秘法。
后来他进入华山,静心修炼,修道大成后,终于在九月庚子这一天,乘龙驾云,白日飞升。在他成仙之前都城咸阳里就流传着一首歌谣:“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
茅濛成仙一事,轰传一时。
这个歌谣传到了嬴政耳朵里,嬴政细问缘故,百姓们告诉他,这是仙人的歌谣,并劝嬴政也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以永远统治天下,福佑百姓。
秦始皇帝闻之大悦,遂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嘉平”月,以应歌谣之谶。
他命令赏赐天下百姓每里(一百户)六石米、两只羊,以示庆贺。
茅漾还不大出名,少有人知,他的重孙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可是大名鼎鼎,名震天下。
茅氏是关中望族,咸阳名门。茅濛之子茅偃,秦昭襄王时任车骑校尉,爵长平恭侯。其子茅熹,在秦庄襄王时爵为广信侯,嬴政即位后改封为德信侯。茅熹第六子茅祚入汉后不仕,致力农桑,以孝著称。
茅祚生有三子,长子茅盈,次子茅固,三子茅衷——即是道教历代尊崇的三茅真君。
茅盈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二弟茅固,生于公元前143年;三弟茅衷,生于公元前141年。
大茅君茅盈追慕曾祖,于汉武帝时,十八岁即弃家入恒山学道(这是河北曲阳恒山,后来改称大茅山,以纪念茅盈)。初时,他以山洞为室,研修《道德经》、《周易传》,清修了六年,却苦无更具体的入道门径。
他的执著感动了山中一位修真的女道友,道友告诉他:“西城有王君王远,已经得道,可拜为师。”
茅盈到了西城,秉其至诚,终于拜入王远先生门下,得授真经法术符咒,渐渐修至大成。
茅盈49岁这年,回到咸阳探望父母,在家尽孝,曾神通大显,令乡人起死回生。后遵师嘱,于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渡江来到江东句曲山下结庵继续修炼,以启化南国。
他成道后,度化了两个在朝为官的弟弟,两人最终也都修练成了真仙。茅盈兄弟三人在江东施药行法,济世度人,极受民众爱戴。
据传,太上老君授茅盈为“司命真君”,茅固为“定禄真君”,茅衷为“保命真君”。世人并尊他们为“三茅真君”,并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以纪念三位高真。
茅山从此成了中国道教史上一座名山,后来世世代代修出了很多高道。
陶弘景创立道教茅山派后,尊“三茅真君”为茅山派祖师。
茅濛(也做茅蒙)成仙与今天藏地大喇嘛修炼成佛,神通大显是一样的。在西藏,这种事情比比皆是,何足为奇?
“道家”与“藏密”的修行方式都是先命后性,先身体后灵魂,先物质后精神,最为科学详密,所以门下得道者不计其数。——实在是人类截断生死浊流,直航永生彼岸的桂棹兰舟。
茅濛老仙人的子孙都是秦的头等贵族,他的儿子、孙子都是大秦王朝的要人,其孙茅熹正在以德信侯的身份侍奉秦始皇帝。秦国出了这么一位高人,秦始皇当然十分高兴。所以才打开国库,分发羊米,下令普天同庆。
茅濛传出的歌谣说:“继世而往在我盈”,实际上说明,茅蒙已经预测出:茅氏家族后代子孙之中当再出神仙人物,此人就叫茅盈。
秦始皇和当时的所有人听到这首神仙歌谣,自然难以悟出其中之深意。
茅濛和徐福是同门师兄弟,都是鬼谷子老仙人的高弟。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之一,是纵横家的鼻祖。据说,他姓“王”,名“禅”,字“诩”,是卫国朝歌人。他曾任楚国宰相,后来归隐授徒。
他隐居在今河南登封县归谷而得“归谷”先生之称,又因其人玄奇莫测,似乎颇为诡异,后人遂习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代最神秘的一个大人物,有通天彻地之能,济世安民之术;其学无所不窥,包罗万象,堪称千古奇人。
他精通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修炼、风水、星相、命理……等等等等。
他的私人学园除了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与诸子百家理论之外,还有外交游说、经商牟利,冲举登仙,阴谋用兵,序列阴阳、占卜观星……等各种技术。
总而言之,只有你学不到,没有他教不了——真是牛叉无比,深不可测。
鬼谷先生据说驻世数百岁,弟子五百人,门下英杰辈出,群星灿烂,辉映在历史的天空。
苏秦、张仪、毛遂等人是纵横家;孙膑、庞涓等人是军事家;茅蒙、徐福等人是炼养家(再传陶宏景诸人,为丹道之祖);计然、范蠡及吕不韦、白圭等人,是经济学家。
鬼谷子先生将占卜术传授给宁波鄞县太白山的吴杰、土灵兄弟(后称天杰、地灵),讲解《周易》秘义,教给他们观天象、星相、面相、推命诸法,并送给二人数种奇书。
“天杰”、“地灵”将所学传给了司马季主,又逐代传给李虚中,因此占卜界亦称鬼谷先生为先师。
根据各种文献,有人认为商鞅、韩非子,李斯,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公、李牧、尉僚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史称“兵家七国,才出一门”。后人誉之曰“数学、兵学、游学、出世学,学之不尽;兵战、心战、谋战、纵横战,战无不胜。”
道家认为鬼谷先生是“古之真仙”,尊号为玄微真人,玄都仙长。据说他是上天的一位神祗下凡,法力高强,神通广大。他年轻时曾得太上老君亲授,得到了多种天书。
他到世间传授兵法、道法、星相命理,奇辩之学等等的目的,据说是为了塑造奇才,推动人类历史。
而徐福正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真个是招牌一亮,遐迩震惊,非同小可,大有来头。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前文,我们说,徐福并不是骗子。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秦始皇帝对于方士们啧有烦言、颇为不满,但对徐福的不满却只是背后发泄一下;面对面时,嬴政对于徐福,仍然是执礼甚恭,言听计从,从不加以面责。
关于鬼谷子和司马季主,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汉代之初,司马季主住在壶山。有一天晚上,风清月朗,有一老翁登门求访,自称鬼谷子。
司马季主与其谈天地之始,论河洛之书,箕子九畴,文王八卦,探讨深奥精微的道理,直至天明。鬼谷子拿出“遗文”九篇送给司马季主。这部书中包括天、地、人三才,指陈万物。
司马季主得到了这部书并把它读懂以后,每谈到人的祸福、时数、吉凶,应验如神,显名一时”。
“这部书经唐代李虚中整理注释后,就成了有名的《李虚中注鬼谷子命书》,成了“中国星命学家的经典”。
秦地修出了真人,可以白日飞升、长生久视,致令天下人民、文武百官,与皇帝陛下俱皆大为兴奋。大秦帝国上上下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求仙修仙热潮,仿佛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气功热。
嬴政身体强健,非常好动,又害怕官吏们欺上瞒下、壅蔽天聪,不免经常身着便服出宫散心,走街串巷,或者微服出访,深入下层,体察民情。
有天夜里,嬴政带了四位贴身侍卫,微服出行,来到了咸阳东边的兰池宫一带,正在欣赏兰池宫迷人的夜景,却突然遭到了一伙武装歹徒的猛烈袭击。
图/兰池宫公园
兰池在当时咸阳之东25里,是兰池宫所在地。此地类似于颐和园,据说是水流曲折,水域宽广,山水相依,殿阁掩映,是一处风景秀丽的皇家园林。
原来大秦君臣统一之后多次临海观光,对海上美景自然是称羡不置,怀想不已。回到关中内陆后,四望少水,殊觉气闷。君臣人等只好退而求其次,开始在咸阳东郊泾渭交汇处,修建园林,挖池筑岛,摹拟海上景观。
三秦记说:始皇引渭水为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筑土为蓬莱,刻石为鲸,长二百丈。考之史实,不免夸张。
“兰池宫”,其实就是秦人在今咸阳市东北的杨家湾一带,利用地形,事半功倍,整治出的一个人工湖,此湖甚为宽广,水面可以荡舟,配上蓬莱山、鲸鱼石,沿岸的殿阁楼宇,可谓江南佳丽,风光旖旎——此地又与秦都咸阳近在咫尺,抬脚就到,自然就成了一处人人向往,嬴政也经常要去的游乐场所。
在皇家禁苑行走,嬴政当然是心理非常松弛,四个侍卫也难免防松了警惕。袭击者大约事先躲在了假山或树丛背后,当他们突然现身,拿着刀剑冲上来时,仿佛是凭空出现。
五个人没有防备,乍遇许多人突袭,赶紧拔刀的拔刀,拽剑的拽剑,头几秒钟不免手忙脚乱,捉襟见肘。
幸好四位武士都是万里挑一的技击高手,嬴政也秉承秦人的优秀传统,经常习武锻炼。他们很快调整了过来,随即在白刃闪烁,生死须臾的激烈肉搏中,格杀了几名强盗,剩下的强盗见势不对,小命难保,趁着夜色浓重,唿哨一声,一哄而散。
《史记》说嬴政是兰池遇“盗”,在博浪沙也说是嬴政遇“盗”,事实上,就是遇上了刺客。
刺客们应该是探知了嬴政经常微服出巡,为了报复国仇家恨,于是苦心孤诣,精心策划了一次“斩首行动”——目标直指秦始皇帝,期望能一击之下,敌酋授首。
可惜他们技不如人,低估了对方,不仅肤功未奏,还白白丢下了几条性命。
这些刺客很可能是六国旧贵族派来的,但也不排除是他人所遣。
刺客们跑了,武士们害怕皇帝有失,自然不敢去对刺客猛打穷追。
事后,嬴政大概是命令快马传来了驻在咸阳县的京都内史,命令他统一指挥,在关中地区展开了为期二十天的大搜捕,但二十天过去了,案件却没有任何进展。
秦是法治国家,讲究依法断案、实事求是。地方官吏实在查不出刺客,嬴政也没有办法,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往前追溯,我们可以看到,嬴政曾多次遇刺,荆轲那次,高渐离那次(不知道此次行刺的年代),博浪沙那次,兰池宫这次。
事实上,在这些事件中,朝中官员、地方官员都是有相当责任的。
除了荆轲那一次可能是追究了朝官责任,另外几次似乎都是不了了之,没有太过深究。
高渐离以铅置于筑中,铅是从哪儿来的?博浪沙埋伏了刺客,地方官和保卫人员是干什么吃的?刺客潜入兰池宫,禁苑官员为什么事先没有察觉?
如果嬴政喜欢迁怒、喜欢无限上纲,他完全可以处死大批官吏,别人虽然不满,也无话可说。然而他没有这样做——地方官、保卫官员、卫士、当地乡长里长似乎无一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