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返回时,车队马队先是指向西北,在富阳、杭州之间强渡钱塘江,然后北行。
天子南巡,声势浩大,惊天动地。渡浙江时,又有成百上千的舟船麇集,帆樯林立,车马云屯,场面十分壮观,引动了无数吴越百姓前来观瞻。
住在会稽郡吴中的未来的西楚霸王项籍也和他的小叔项梁一块儿跑去看新鲜。看着身边万千百姓的啧啧称羡,不时山呼万岁;望着千军万马簇拥中的皇帝,那种尊威无上的无限风光,年轻气盛的项籍雄心陡起,他情不自禁地指着远处的皇帝说:“那个人啊,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大惊,急忙捂住他的嘴,低声喝止:“不要胡说,这是要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
项籍不再开口,但羡慕、嫉妒、恨在他的胸中波涛翻滚。
看完皇帝渡江,他们大概也跟着秦始皇帝的北行队伍,骑马返回了吴地(项梁家资甚富,养着宾客,应该有马),继续窥伺。
原来这项籍(前232年 - 前202年),名籍,字羽,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后裔。——春秋时,楚国公子燕受封于河南项城,建立项国。后来被齐桓公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就此姓了项氏。
项氏为楚国累世贵族将门,被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元帅项燕就是他的祖父。项氏原居下相(江苏省宿迁市),楚国灭亡时,他们家作为危险人物很可能被秦始皇帝强行迁入了关中,项梁后来屡次犯法杀人,为逃避通缉,乃徙居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
此时项羽的另一个叔叔项伯也杀了人,跟随韩国贵族公子张良藏匿在下邳。
项籍重瞳,身长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正是上天遣下,来推动历史,负责灭秦的大人物之一。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沙丘政变,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偶然”,项羽与项梁等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咸鱼翻身、死灰复燃。不知道某些惯于分析历史走向的先生们对此有何高见?
过了由拳(嘉兴,秦由拳县),秦始皇帝一行千乘万骑,来到了会稽郡治吴县(当时县市不分),也就是项梁、项羽的现居地。
秦初,吴县辖域广大,包括现在常熟、吴江、嘉兴等地的一部分。
商末,为了能让幼小的圣孙周文王顺利接位,周太王(周文王祖父)的长子、次子,泰伯、仲雍弃位奔吴,被吴地土著拥戴为王,建句吴国。其首府勾吴大城据考在常州、无锡一带。
武王灭商后,感念泰伯、仲雍的让国大德,派人去江南寻找泰伯、仲雍的后代,乃追封泰伯为吴伯,封仲雍的曾孙周章为吴子,又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夏墟,立为诸侯。大加赏赉,以报深恩。
周章传位,到了吴王阖闾时,拓地日广,便于前514年,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太湖之滨,建阖闾大城——苏州遂为吴都(当时面积14.2平方公里)。
苏州的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等。
前473年,越国灭吴,苏州成为越国都城。
前306年,楚国灭越,尽取吴故地,开始在吴地设县,治理江东郡。
后来楚考烈王封春申君黄歇于吴,这里也是他的封地首邑(春申君后来成了苏州的守护神)。
秦始皇帝横扫六合,灭楚,“易江东名会稽郡”,治所仍在吴县(苏州)。
此城建筑,据专家考察,规模甚是宏大,水陆城门各有八座,护城河既深且宽。且至今没有离开原址,沿用达两千五百年以上,可谓难得一见之古城旧都。
城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有许多古迹,园林之美甲于天下(后更有拙政园、留园等名园)。
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一般高100—300米。点缀于太湖之滨,湖光山色,令人绝倒。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乃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后世之人俱以天堂拟之,马可·波罗则誉之为东方威尼斯。
此城周围的太湖平原,风光旖旎,河湖密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副物产品十分丰富,且工业发达,是富庶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天下粮仓”。后世对它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夸赞。
其地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等。
吴地以高超的冶金铸剑技术,闻名遐迩。干将、莫邪与秦始皇佩带的太阿剑代表了春秋时代兵器研制的最高水平。近世出土的许多吴地兵器,其表面竟然镀有一层十微米的铬盐氧化物,不惧锈蚀,千年如新。
秦始皇帝在吴县——苏州(隋文帝时才开始叫苏州)不知住了多久,本人估计大概在一个月上下。
历代吴侯—吴王共有二十五位,自寿梦称王,吴王诸樊、馀祭、馀眛、吴王僚等人多居吴旧都。这个旧都就在阖闾城西,灵岩山东,在其与太湖之间的山间盆地中。
吴旧都规模宏大、台榭众多,城址面积达24平方公里,城外还有不少城堡,今有木渎春秋古城遗址。
阖闾弑君自立,深感故都血腥,暗伏杀机。乃命伍子胥以旧都为依托,在旧都东面选址,建阖闾新城。但许多贵戚仍居故城,实际上是两都并用。
两都之间则有阖闾姑苏台,夫差馆娃宫等。
在新旧两都之间及侧翼要隘处是筑郭围护(不是环绕苏州城的)。吴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合今约28. 23 公里。
因此,考古学家认为:
真正的吴都是“吴大城—姑苏台—吴故都”二城一台的格局,东西绵延越二十公里,规模之宏伟,犹胜于当时的中原诸都。
专家认为:
“纵览吴都形势,可谓因地制宜,尽得山水之利:吴大城与吴故都位于东西两侧,一为水城,城坚池深,绾毂南北,水陆称便; 一为山城,群岭掩隐,深藏勿露,易守难攻。两城之间有姑苏台,依山而起,高屋建瓴,总揽全局。
如此规模宏大的吴国都城,远比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名都——齐都临淄、楚国郢都、燕下都武阳大出许多,不但在东周列国中可谓绝无仅有,即使今天看来也令人叹为观止。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春秋晚期南方霸主的强盛国力。”
姑苏台在苏州西南,距苏州十五公里,海拔二百二十公尺的木渎灵岩山(山石颜色深紫,可以制砚,又称砚石山)上——“下瞰太湖及洞庭西山,滴翠丛碧,如在白银世界中”。阖闾居此“以望太湖,中窥百姓”。
此台据说高三百丈,宽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登台可以饱览方圆二百里范围内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
夫差得西施后,更是利用越王献上的能工巧匠、建筑良材在灵岩山大造馆娃宫,用时五年方成,严重地损耗了吴国的国力。
馆娃宫楼阁玲珑,雕栏画栋,绮窗朱户,铜勾玉槛,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园林。正所谓“馆娃宫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刘禹锡说: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大夸。
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
月殿移椒壁,天花代舜华。
唯馀采香径,一带绕山斜。
此宫现尚存吴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响屐廊、琴台、西施洞、智积井、长寿亭、方亭等。后来康熙、乾隆南巡时,亦在山顶筑有行宫。
“泰伯三称让,姑苏一战休”——姑苏台与馆娃官,在夫差战败时,被越兵付之一炬,“几多云榭倚青冥,越焰烧来一片平”,成了一片废墟。
但勾践也建都于吴,他的越宫很可能也是修建在吴王旧宫基础之上。
吴地有此壮丽城池,已经是一个意外。其规模宏大的宫苑,花木幽深,亭台别致,更是平生仅见,足以令嬴政等人心醉神迷。
苏州城内外自然风光之美,同样迥出意表,令人赞叹。何况还有季札、阖闾、夫差、伍子胥、孙武子、西施、勾践、春申君等名人留下的不少人文遗迹(譬如春申君:留下了府衙、宫室、市场;春申君墓,近年也在苏州被发现)。可以观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所以嬴政君臣在此终日踏勘,流连忘返,乐不思秦,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阖闾死后,葬于苏州市虎丘剑池(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据说此墓营建时,曾征调十万民工,使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载方成。下葬时,阖闾灵柩外套以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黄金珠玉为凫雁,因阖闾爱剑,下葬时,夫差以“鱼肠”等名剑三千殉葬。据说葬后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踞其上,因号虎丘。
陵墓上方的剑池现为一泓清泉,深可二丈,峭壁如削,景色幽深。
秦始皇帝驻驾,在胡亥及李斯、蒙毅、赵高等群臣簇拥下,于苏州内外或车或船,连日玩赏。见此烟雨江南,春水泛涨,草木茁生,街市整洁,舟楫四达,物产丰盈,人物俊俏,自是喜不自胜。
也许他后来屡次驾临此地,正是因为阿赖耶识中的记忆储存?
嬴政喜欢削铁如泥的宝剑。大概是在当地官员的怂恿下,有一天,他特地来到了剑池,派人下池求剑,但似乎是一无所获。
也有人传说秦始皇找到了一把吴王宝剑,猛抬头却见一头白虎当坟蹲踞,似欲择人而噬。始皇大惊,抽剑击虎,虎一跃而逃,没有中招,它爪下的一块巨石却被秦始皇劈开。所以在剑池旁,留下了今天的试剑石。
宋代方仲荀说:
海涌起子田,禅扉古木间。
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
堂静参徒散,巢喧乳鹤还。
祖龙求宝剑,曾此凿孱颜。
在试剑石旁刻有元顾瑛的诗句:
“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
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饱览吴都美景,与自己小时候学过的西周春秋战国历史相对照,自然是一种巨大的满足。
嬴政出游,大概是有时出警入跸,摒绝路人;有时微服潜行,混迹市井。所以他与自己王朝的掘墓人项梁、项羽叔侄在吴县是不是曾经碰面,我们可说不准。
项梁在吴中很有势力,大概是家资丰饶,门客子弟众多(所以他才能经常以兵法约束他们)。他多次主办丧礼与出役大事,结交了不少吴中黑白两道人物(所谓吴中豪杰),与会稽郡守和会稽各级官吏都能说上话。平居收买人心,磨砺以须,时时刻刻都准备阴谋作乱,起兵造反,恢复封建,恢复自己家的封邑、封地。
为了自己和后嗣能够当上土皇帝,他们宁愿整个世界尸骸遍地、血流成河,其心态酷似《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博、慕容复。
这种人在全国各地都邑、城乡普遍存在,没有受到官府打击。
对于这些死不改悔的六国余孽太过宽纵,最后弄得自己家灭国除,自己也落下千古骂名,可谓嬴政一生之中最大的败笔。
美好的时日终须割舍,前210年,春夏之交某日,嬴政君臣离开苏州,继续北上——他们的下一站是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