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沙丘骤薨

时间: 2025-04-27 17:09:12 浏览:24
A+ A- 关灯 听书

射杀巨鲸后不久,秦始皇帝的南巡队伍弃船上岸,具体地点是之罘还是莱州湾不敢确定。

陆地上无疑有许多车马已经准备就绪,许多官员、士兵、甚至百姓都来恭迎皇帝陛下,于是不久,浩浩荡荡的巡狩长龙开始沿着驰道向西攒行。

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过临淄,行至黄河平原津渡口时,嬴政得了重病。

秦时黄河还没有改道,因此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西南有著名渡口平原津。《史记正义》:今德州平原县南六十里有张公故城,城东有水津焉,后名张公渡,恐此平原郡古津也。汉书公孙弘平津侯,亦近此。盖平津即此津,始皇渡此津而疾。

古代文献中小病称“疾”,大病称“病”。“至平原津而病”就是说秦始皇走到平原津时得了重病。不是头疼脑热,发烧感冒。

嬴政奔波驰骋了半年,刚在琅琊缓过点劲,尚感虚弱,又跑到海上射鲸。从琅琊到芝罘都是坐船,颠簸异常,内地人很难适应,难免眩晕呕吐。食谱中又有不少海产品,生猛鲜活,细菌难以杀灭,再加上政务繁忙,食宿无常,冲风冒浪,水土不服等等——很可能嬴政在海上已经感到身体不适,已经有疾,勉强支撑到黄河边上时,病况开始显著。

他的具体病症古书上没有记载,估计我们的后代进行骊山始皇陵发掘考古时可以弄清,前人的种种猜测现在也只能说是推想。

祖龙的前四世,寿命都在五十左右:

周武王顶多五十四(太子还在襁褓);

秦始皇四十九,虚岁五十;

诸葛亮五十四(秦始皇迷恋琅琊,诸葛亮诞生于琅邪);

李世民五十岁。

按照上天的安排,始皇归天的时刻已经临近。

嬴政本能地感觉不妙,所以派自己最贴心的重臣蒙毅去“还祷山川”——估计是回头去祈求黄河之神,然后上泰山去叩求上苍。

祖龙是坚信上天的。周武王病亟,是周公代祈上苍,诸葛亮垂危,传说是自己作法,设坛禳星。这一次,嬴政派蒙毅为自己祈寿。

沙丘宫在河北广宗县西北大平台。嬴政生在赵国邯郸,死于赵国广宗,两地甚近。

又行几日,车外高温酷暑,热气蒸腾,辒辌车也难以调控。数月练功,体内则阳气过盛,又没有打通任督,水火既济,阴平阳秘。内外交煎之下,嬴政的病情开始恶化。不得已,出巡队伍只好找到附近的行宫,暂时停下来。

不成想,这一来,他们竟然鬼使神差,闯进了历史上著名的困龙之地——沙丘宫。

这个时间,应该是秦历八月中旬。

沙丘宫在今河北省广宗县大平台村一带。广宗全境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

在商代,这里有王家苑囿。商末,纣王相中了这里海滩一样的绵绵细沙。在沙丘大兴土木,增建苑台,放置各种鸟兽,设酒池肉林,狂歌滥饮。领先西方三千年,开无遮天体大会,使男女裸体追逐游戏交媾于此,肆意宣淫,通宵达旦。

为了享乐,他刻剥百姓,聚谷敛财,致使国内民怨沸腾。又贪人地土属民,举兵征伐东夷。搞得天怒人怨,终于令周武王乘虚而入,牧野一战,兵败自焚,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沙丘宫自此有了不祥之名。

战国时代,沙丘为赵国属地,赵王又在这里建立了离官别馆。公元前二九九年,雄才大略,以胡服骑射著称的赵武灵王因宠爱美女吴娃,废长立幼,传位于少子赵惠文王,自号主父。但后来又觉得对不起长子公子章,于是加封他为安阳君,并想立他为王,两分赵国。

公元前二九五年,武灵王北游沙丘,沙丘政变爆发——公子章与惠文王争夺王位,兴兵作乱,兵败,逃到赵主父所住的沙丘宫。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了沙丘宫,杀死公子章,围困赵武灵王达三个月,最后把他活活饿死。

从此,沙丘宫的不祥恶名更是四处传扬。

嬴政甚为好学,不可能不知道沙丘宫的恶名。按照路线推测,他可能原本打算登陆后,一直西行,似乎想顺路先回自己的出生地邯郸看一看,然后折向西北,入井陉,上太行,巡视北边。没想到,竟然身不由己,恍恍惚惚,闯进了鬼气森森的沙丘宫——这个纣王失魂、赵武丧命的地方。

“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我赵政不也是赵氏的一员吗?

(先秦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生于赵都邯郸,故秦始皇也叫赵政,当然我们后人习惯上叫他嬴政。)

奄奄一息的嬴政坐着六驷马车驶入沙丘宫。在他眼中,这是一座巨大的离宫别苑。在秋日的骄阳下,万木葱茏,流水淙淙,麋鹿呦呦,百鸟争鸣。这里到处是楼阁亭台,雕梁画栋,这里的大平台长150余米,宽70米,高达数丈,非常壮观,十分著名。

但一到夜里,似乎无数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就从远方涌来,赤身露体,青面獠牙,张牙舞爪,怒吼嘶叫着扑向沉睡中的沙丘宫,巨大的魔爪抓向自己。

在他的眼前,时空似乎倒转,画面时时切换,一会是男女相约,追逐嬉戏,依偎拥抱,仿佛桑林、溱洧,画面温馨浪漫淫靡。一会是兵戈相击,肢体离身,人头滚动,血肉横飞,景象恐怖惊悚。

——原来此时已是祖龙回天之日,历史上嬴政祖先开疆拓土,杀戮无数所造成的巨大共业已经不再被上天抑制。

于是无数的妖魔鬼怪纷纷出笼,向嬴政扑来,向群臣扑来。

真龙天子都是胸罗河汉,吞吐天地,自信爆满之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在平原津刚生病时,秦始皇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死,他才仅仅四十九岁啊!历来身强力壮,何况又正当盛年。

皇帝讨厌说“死”,群臣当然也没有人敢提这个死字。

几天后,病势加重,驰入沙丘宫,上天禁制解除,滚滚黑业袭来,妖魔烂鬼侵身,与原来自己生物场内的邪魔联手破坏各种器官——嬴政的病情开始严重恶化。

他这才想到前此的种种预兆:什么荧惑守心,天降陨石,沉壁复归,“山鬼”预言。

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可能逃不过这一劫啦。

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死亡,所以我们也不想避讳什么。

嬴政终于开始面对现实,利用短暂的清醒,他拼尽最后的力量,留下了令长子扶苏继位的诏令。这时的嬴政,四大欲散,神识将出,应该已经陷入极度痛苦之中。“药石无灵,油尽灯枯”,四周的几位御医、内侍,胡亥、李斯、赵高等人都是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只有唉声叹气,饮泣吞声,或者软语抚慰、涕泗交流。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录:嬴政的临终遗诏是“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令扶苏接诏后,立即将统兵之事,全权交给蒙恬,自己马上回咸阳主持父皇丧葬大礼,然后即位。

——盖主持葬礼的,便是太子,否则谁人有此殊荣?

所有人都是这么理解的。赵高就对胡亥说:“皇帝去世了,没有诏书封诸子为王,而只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长子到后,就登位作皇帝……”

但我依然认为秦始皇“临终”前在沙丘宫发出的诏书决非这几个字!

——以嬴政之明断果决,想让扶苏即位,他会绕这么一个大弯子吗?

司马迁说原诏已经被胡亥、李斯、赵高“破去”——销毁,则原诏文字不详是可以肯定的,到底秦始皇临终说了什么,显然司马迁并不知情。

为了弥补缺隙,太史公只好再次发挥文学特长,自己杜撰了几句,但他史官的良知尚在,也不好斩钉截铁地确指原诏就是什么什么,唯有模模糊糊说上几句,弥缝一下,既可两头讨巧,亦可心安理得。

赵高、胡亥篡改始皇遗诏,当然是为了篡权。

李斯正因为位极人臣,所以才患得患失、最后附逆。

实际上,蒙氏兄弟的地位权势绝不在李斯之下:祖父、父亲都是名将,军中势力盘根错节。兄弟俩一个是上卿,出乘入幕,相当于总参谋长。一个是北方军团总司令,手握重兵三十万,两人大概都是最高等级的贵族——列侯(彻侯),食一县,可以称孤道寡,在朝中排名显然与王离、王贲差不多,尚在李斯之前。岂可以“走狗”视之?

秦始皇是事必躬亲之人,“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他的丞相,恐怕不能与萧何相比。

李斯与嬴政是亲家,地位更高一点,应该是勉强可以与蒙氏分庭抗礼吧。我对左群文星的性格十分了解,他的确有耳根软的毛病,况且他那一世下来的还不是整魂。

口授遗诏后,嬴政大概又陷入了昏沉之中。遗诏显然是帛书,盖上了皇帝的印玺,装入信囊封好,按照程序,暂存在中车府令兼掌印玺事务大臣赵高的办公室里,还没有派出使者正式送出。

大概这时,皇帝的病况不妙,大家手忙脚乱开始抢救,遗诏发送之事,也就暂时没有顾上。

最后的解脱很快来临了。

秦历八月廿一日(前210年9月10日)——丙寅日某时某刻,嬴政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开始急剧败坏。他面如死灰,瞳孔放大,心跳时断时续。虽然睁着眼,却再也看不清任何东西;虽然张着耳,却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躺在床上,已经不知道是冷是热。

他留驻的大殿,据说建于高高的沙丘平台上。皇帝寝室,警戒森严,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进去。

随即,嬴政感到自己的身体像山一样沉重,手脚已经不听使唤,眼皮再也张不开来。他十分害怕,但是却无法支配自己的肢体。他看见自己的视界内到处开始闪光,五颜六色。别人却看见他流口水、浑身抽搐,大小便失禁,身体冰凉,呼吸断断续续。——经过短暂的挣扎,最后是呼吸停止,著纩不动,脉搏渐渐消失。

嬴政感到自己慢慢缩小,变成了一团红色的火焰,在风中摇曳,接着是各种景象不停转换:一会是白茫茫一片,一会是红光四起,一会是蓝烟弥漫,转眼却又变成了黑雾朦朦……他的心在恍惚迷离中,乍惊乍吓,时喜时忧。

他忽然感到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变成了一个赤裸可爱的幼童。随着一声巨响,十方世界一刹那突然廓开。他看见许多披头散发,奇形怪状的恶鬼,张牙舞爪的豺狼虎豹,毒虫蛇蝎正在吞噬自己沙丘宫中的身体。

他的臣子们则表面上嚎啕痛哭,实际上各怀心事,狐疑不定。那个平素显得忠心耿耿的赵高,则正在打算撕毁他的遗诏,准备发动政变。

嬴政大为震惊,竭力高喊,想要提醒人们,可是胡亥和李斯等人却怎么也听不见。这时的他可以随意移动,穿山透壁,瞬息千里,但与尘世中人已经无法再次联络。

正在惶急,他忽然看见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天宫,壮丽巍峨,五光十色。天宫缓缓移近,金碧辉煌的天门自动敞开,许多威武的天神,靓丽的天女簇拥着八匹天马拖曳的一辆豪华天车从大门涌出,成千上万,多如海沙,源源不绝,他们手持旗幡武器,各种仪仗用具,驾云踏雾而来,并且打着恭迎祖龙的天字横幅(自动就能认识),与嬴政的五次出巡队伍竟有几分相似。

奇怪的是,整个队伍的前列却是一只小马驹似的大猫,咋看上去,既像老虎,又像花豹。

嬴政正在惊讶,就见那只大猫飞奔到了自己身边,看了嬴政一眼,眼光中转达的意思是:骑上来。

嬴政以前就特别喜欢猫,没有思考,不由自主就骑了上去。于是天猫驮着始皇的灵魂灵体,向着东海方向飞驰,身后是那辆华丽的天车与数不清的神灵,似乎在竭尽全力追赶。

掠过苍茫大地,行不多远,海上出现了几座仙山,仿佛漂浮在半云半雾之上。远方有几个灰点飞近,仔细看时,却是几位羽衣星冠的道人。为首一人,嬴政大感眼熟,刚要细细辨识,那人已经躬身施礼,开口自报家门,他说:“陛下,我是安期生啊。您忘了我们九年前的约会吗?”(秦始皇28年,安期生预言:“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

“我身后这座”,——他用手一指,“就是蓬莱山”。

嬴政如梦初醒,赶紧驱猫下降,停落仙岛,与他尊崇敬爱视如师长的安期生,握手寒暄起来。

(历史细节,用宿命通可以追溯。)

原来中国东临太平洋,太平洋中(包括中国的几个海,秦代与今天所指不同)的确有三神山或者三仙岛。说穿了,历史上的蓬莱、方丈、瀛洲就是太平洋中的三个异度空间。

太平洋中既有因光的折射时隐时现的海市蜃楼,也的确有可以自行启闭亦幻亦真的异度空间。为了保守上天的秘密,我们不想指出其具体方位。修炼有成者自己就可以飞进去,体会什么叫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身到蓬莱即是仙”);体会时间停滞,长生不老的奇妙。普通人则即使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也未必能够察觉出周围有什么异样。

“蓬莱”是三神山之一。

安期生等仙人把嬴政请进“蓬莱”,把他的许许多多扈从迎进仙界,把上天的安排,历史的前因后果向嬴政一一转告。然后安排嬴政在仙界休憩疗养,用种种仙果仙浆供养他,用种种仙草仙药给他疗伤,用仙气天水给他洗浴。陪他到处游逛,下棋聊天……有一天且告诉他自己准备再次入凡,去劝阻即将崛起的西楚霸王项羽尽量少杀人。

嬴政在天,功力极高,这时已经恢复大半,对于世事早已洞若观火,对于安期生的设想他未置可否,只是报以莫测高深的莞尔一笑,看上去,颇有凄凉况味。

原来嬴政灵体上的污垢被洗涤一空后,佛眼已十分清澈。他静静观察着自己身后的沙丘政变,观察着历史上波诡云谲的一页,暗暗总结着教训。

四十九天后,嬴政坐上天车(这一次灵猫驮魂不行),在无数神灵簇拥下沿着一条神秘的通道驰向最高天界,去觐见自己的慈父——永恒上帝。

在中央净土的圣殿中,上帝像慈母一样把自己的爱子揽入怀中,嘘寒问暖,赞誉有加。最后坐下来,与他一起分析天镜中正在展现的大秦各段历史,指出他的强弱之处各在哪里,具体应该怎么做。

鉴于几位天子身处高端太久,对于世事已经不能完全洞彻,与民众已经有了一些隔膜。经过会商,上天决定:四位真龙天子下次轮转,都要以宰相级别的重臣面目出现一次,以体会臣下心理。——这也是对四人失误的一种处罚。

——这就是四百年后三龙争霸一幕出现的历史缘由。

以上根据《天经》,师父的讲述节略而成,并非向壁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