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了上帝,我们就要回归祂。
而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高境界无非是——成佛、或修成金仙。
我们说,佛也可以修炼,成佛之后还有阶梯。但那是怎样的一种情境?
我把悉檀生先生博文《涅槃后的道?何谓薄伽梵?》中的几个段落转过来,供诸君参考。
阿诸纳说:“你是至尊人格首神、终极的居所、至纯至粹者,是绝对真理;你是永恒、超然的最原初者;你无生,你最伟大。”
世界万物包括财富、力量、名声、美丽、知识、弃绝等等,无非是不同能量的展示,因此,“薄伽梵”的称号暗示“Krishna”是“萨克提曼(Shaktiman)”,即所有萨克提或能量的源头、所有者、控制者以及最终的享受者。薄伽梵与祂的能量不可分割,即一即异。通过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多种能量,薄伽梵显示其自身的存在。
薄伽梵(Krishna)的多种能量无以数计,超乎想像。学究天人的伟大圣贤或超凡解脱的瑜伽士经过研究和分析,把能量分为三类:
1、内在能量,又名瑜伽摩耶(YogaMaya),是构成灵性世界或灵性存在的灵性能量:不死能量,知觉能量,妙喜能量。
2、外在能量,又名摩诃摩耶(MahaMaya),是构成物质世界或物质存在的物质能量:地、水、火、风、空、末那即心意、菩提即智性、我慢。
3、边际能量,即生命个体。
灵性能量永恒、全知、充满妙喜,本质超然,超越于所有物质自然的变化。
外在能量恰恰相反,短暂、愚昧、痛苦、卑俗且变化无常。
边际能量即生命个体,也属于灵性能量,但因具有自由意志,可自主选择其存在样式,所以又称边际能量。
世界源自薄伽梵及其能量,即内在、外在和边际能量。这些能量与主即一即异,犹如太阳与阳光,既相同又相异,二者不可分割。
物质世界由物质能量创生,因此本性无常。
《薄伽梵歌》将其描述为原初灵性世界的扭曲倒影,因此它的本质与灵性世界相反。
灵性世界是永恒,全知、充满妙喜的,而作为灵性世界倒影的这个物质世界,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则是无常、无明、无觉知的世界。
灵魂原本来自灵性世界,但因误用了独立性而受到这八种物质元素的蒙蔽、覆盖。在此蒙蔽、覆盖下,灵魂以各种不同的物质躯体在物质世界漫游,企图满足他无数的物质欲望。
灵魂是灵性能量的一种展示。因具有自由意志,可自主选择其存在样式,所以又称边际能量。
灵性世界由灵性能量构成,超越物质世界及其无常本质和二元性。灵性世界是博伽梵的居所,也是永恒灵魂的本源所在。它不被创造,因此也不被毁灭。
灵性的王国虽然超越物质世界的无常本性和二元性,却绝不可认为它没有多样性,或只是一片漫无边际的无量光灿而已。
《薄伽梵歌》把物质世界描述为灵性世界的倒影,据此推理,如果灵性世界的倒影——物质世界具足形体和种类,那灵性世界自然也必定具足种类和形体。
虽然在佛典里,佛陀也常被弟子称作“薄伽梵”,但佛陀从未做宣称他是宇宙能量的源头或所有者。佛陀一词,来自梵文“Buddha”,意为“觉悟者”。
世界虽然无常,但并非虚构幻化。以为自我、世界有常,是常见邪见;以为自我、世界毕竟空虚断灭,是断见恶见,故佛自称其说为——中道中观。在个体消亡的涅磐寂灭中,绝对真理的多样能量依然存在。
对于解脱觉悟的哲人而言,山河大地都不外是绝对真理的永恒能量、常乐我净之所在。
在处于梵觉的瑜伽士看来,整个世界充满了欢乐,宇宙人生都是生命的盛宴、一场场无止境的超然美妙的游戏。
这内在于宇宙、生命中的“真理”便是超灵。祂虽永远处于自身纯全的“光明、福乐”与“和平”之中,却秘在世间,支持一切,使无常性空的宇宙人生获得了自体性存在。如果我们寻找出这秘藏于我们内心以及天地万物中的超灵,那我们的内心与心外的世界也将充满“光明、福乐”与“和平”,那便是我们的解脱之门。
其实,打开天堂的钥匙早就被上帝放在我们的心里。在深悟无常之苦,放弃对宇宙能量的所有权、控制权以及享受权的同时,明澈如镜的心灵自然会发现宇宙能量的所有者、控制者以及享受者——能量之主薄伽梵,并了悟宇宙—神—人间永恒的秘密关系。
如此,“光明、福乐”与“和平”降临了。
佛陀“常乐我净”之教,其实已然隐含了一种高于物质本性的灵性存在。但这新开启的存在状态,最后被涅磐寂灭之混沌大水吞没了,生命个体性不复存在,犹如沤灭归海。剩下的只有郁郁黄花、青青翠竹;鸢飞鱼跃,白云青山,一份无分别非人格、寂然不动的清静和逍遥。
真正的、全面的、活泼泼的灵性存在,唯有跨越涅磐、在由灵性能量所构成的灵性世界才全然展示。面对灵性能量的根源——薄伽梵Krishna以及不朽的灵性世界,个体生命才绽放出灵性之爱,在灵魂的故乡恢复其本来面目,畅享生命的蜜露。
印度近代瑜伽韦檀多派大哲,也是国学大师徐梵澄先生的导师,室利·阿罗频多在其成名作《薄伽梵歌论》中挑明了“涅磐”的真正性质:
他们(有“涅磐”经验的人)不感觉好像他们还有任何存在。在佛教之“涅磐”,他们感觉到仿佛全然没有这一回事,只有一无极的零而无相。……心思已经止寂了,思想皆息,——欲望、热情,情命运动皆没有了。有知觉性,但只是一无相的原本知觉性,无边际。身体动作、行为,但身体的意识没有了。有时候只有纯粹存在的知觉,有时候只有纯粹知觉性,有时觉凡存在者只是一无息无限的“阿难陀”。是否其余一切皆已销融或仅是掩盖了,是可辩论的一问题,但无论怎样,这是仿佛它们皆销融了的经验。
“涅磐”不能是“道”之终,以后没有什么可探讨了。它同时又是一安息之宅或“高上道”之始,仍又有一切物可供探讨了……
“涅磐”是高等真理之起始,如其为从“无明”进到高等真理之过程。“无明”应该消灭,使“真理”得以显现。
这(佛法的涅磐)与那(《薄伽梵歌》的涅磐)是同一的。只有《薄伽梵歌》说其为“涅磐”在大梵中,而佛陀未在那“涅磐”发生而遂入者上加以任何名,或说出什么事,后下有些佛教佛教派别说之为“空”,等于中国之“道”,说为“无”而即是一切“有”。
涅磐之后出离一切心想意识束缚的纯粹个体知觉性,还要摆脱销融于寂然不动、清静光明的“空”、“无”的诱惑,才能跃入“高等真理”,从“能量”中知觉那创造、主宰、控制无常世界的超灵。
之后,透过与灵性能量的接触,即奉爱瑜伽的修持,个体生命得以在灵性之爱或纯粹奉献服务(Prema bhakti)中恢复与薄伽梵的永恒关系,进入由灵性能量构成的灵性世界,享受不朽、超然、充满妙喜的灵性游戏(Lila)。
在下常说《天佛圣经》或《天经》,这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天经》是泛而言之。凡是天上赐下的经书,都可以叫《天经》,譬如《古兰经》,譬如《大日经》。
穆圣说,“上天曾经赐下许多经典”,实在是很有道理。
但有些是暗中赐下的,譬如《孙子兵法》,譬如《周易》,表面上是地球人写的,其实大部分内容都是上面的。
《天佛圣经》,则是许多次讲法的集成。其中还有问答等等,形式多种多样,与凡书不太一致,大部分都要强记。
“天”就是老天爷,就是伟大的上帝;“佛”则是各位佛祖,或者与佛祖同级别的高级生命。
其中有些是各位师尊历次上去亲聆,有些是直接下传。
其中有些是佛祖讲的,有些是天尊讲的,有些是金刚讲的,有些是某某神讲的,有些是王爷(各层天的天主)讲的。
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则是由无上至尊亲自讲解。
除了另外的目的用于人类,亦可以使我们明瞭天意,以便最终完成思想的统一、世界的统一。
未来的宗教,既可以叫一神教,也可以叫多神教,还可以叫无神教。
如果我们仅仅把上帝—法身佛称为神,它就是一神教。
如果我们也把很多的高级、超级生命称为神,它就是多神教(上帝根本不介意)。
如果我们仅仅把他们叫做高级生命,取消神啊鬼啊的名称,它就是无神教。
——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争来辩去,根本就毫无意义,纯属闲极扯淡!
一切的修炼法门都应该继续使用。
人们可以念佛、祷告、修定修禅,也可以直接献身社会,为劳苦大众服务。
“生为福德本,死是报身佛”!
释迦牟尼佛在天地位崇高,上帝(大日如来)非常尊重他。释迦降世作经文,正是受了上天的重托。虽然有些理论是出世间法,并不适合在人间应用。但其经文的重量,在上天眼里都是难以称量——在本次人类文明中,允为第一。
人类以后应该大建佛寺,供应真僧,使佛法在人间永驻。
基督教的理论错误很多,但这与耶稣基督无关,都是以前的先知和以后的弟子、教士们胡乱解经,再说《旧约》本身问题就很多。
祷告这种修炼方式,靠的是他力(人类是软弱的,有时必须信靠上帝)。
言多语失,《古兰经》就很精纯,错误不多,其中有些错误是传送天使造成的。
道教的理论来源比较芜杂,有些是模仿来的。但有一部分则是从天上的道家而来,十分珍贵。
印度教纵然伟大,但教派很多,迷信的,过时的内容也不少。
儒教前期纯正,崇敬的就是上帝;后期则以天子崇拜为中心,浩然之气渐失,谄媚之态多露。理学虽有振衰起敝之功,亦多迂腐必固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