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科学家的探索

时间: 2025-05-01 15:11:40 浏览:14
A+ A- 关灯 听书

除了“垃圾DNA”的再发现,近年来还有很多惊悚的发现,已经触摸到了神的门槛。譬如:

生物场导实验

细胞死亡紫外传递实验

DNA幻影效应实验

人类情绪改变DNA形状的实验

情绪对远距离DNA的影响实验

DNA语言波调制实验

实验1 生物场导实验

1955 - 1957年,中国科学家姜堪政提出了“场导论”,认为遗传物质存在两种形式:被动+DNA主动——电磁场。DNA提供了稳定的有机体遗传物质;而电磁场可以去改变它。

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姜堪政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961 - 1963年,姜堪政进行了“鸡变鸭”的场导实验。发现鸭子的生物场微波作用到孵化中的鸡蛋时,鸡蛋所发育出来的鸡雏具有鸭子的特征,比如足趾间有蹼,经过中国医科大学阎德润教授、大连医学院吴襄教授、复旦大学谈家桢教授审查,认定发生了遗传变异。

统计记录是:鸡蛋500只放进处理仓,孵出鸡雏480只。鸡爪间长蹼的占25%,头形扁平的占80%,颈变长的占70%,眼睛中部开宽的占90%。对照组中,600只鸡蛋,孵出了510只鸡雏,完全没有鸭子的上述特征。实验组的鸡雏长大之后,体重超过对照组的50%,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所获得的实验特征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1971年,姜堪政逃亡苏联,成为苏联专家。1978-1993年,在从事植物场导实验时,发现了小麦的生物微波作用促使玉米分蔟生长,而且在雄性花絮结特殊的穗,穗上结有籽粒,有玉米,有小麦,并且增产,所获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观察十代仍旧如此。

姜堪政的动物、植物场导实验,以惊人的结果证明了自己的“场导论”,无可辩驳地说明了遗传信息可以通过电磁场远距离传递。

这是一项改变遗传基因的重大发现,更是对传统遗传学的重大挑战。

姜堪政被称为当代布鲁诺,曾两次越境,4年蹲监,15年无国籍,3次家庭破裂,自杀、饥饿、负巨债,无数次的起死回生,长达20年的被监控……

他进行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试验,震惊世界。

譬如:用公羊信息波改变母兔;生物微波育种(比如在甜瓜的生物场作用下,促使黄瓜呈现椭圆形,具有甜瓜味道,增产传代,观察了15代仍然如此;还有花生的生物场微波促使向日葵籽粒变短、粗、圆,具有浓厚花生味道,增产传代,观察15代仍如此);以微波透视镜治疗,成功后,他用自己进行“返老还童”试验,再次获得成功。

现在,姜堪政博士在生物场导领域已获十项发明专利,其中两项日内瓦国际专利。如生物场育种专利、生物场“返老还童”专利,生物场调节免疫功能的方法及针灸专利、生物场治疗应用于临床专利,另外获得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组织之间的生物微波通信的发现权。

今天,姜堪政是临床与试验医学哈巴罗夫斯克研究所所长,他成立了姜氏科学基金会,下设姜氏学院、门诊,4台场导机日夜不停地运转。美国、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十几个国家邀他讲学,已经功成名就。

姜堪政说:“我最大的遗憾是生物微波通信至今没有在中国推广,这是我多年来未果的夙愿。”

实验2 细胞死亡紫外传递实验

1974年,前苏联科学家卡兹纳切耶夫等人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死亡可能由来自远方的紫外线引起”。

在实验中,两个密封的容器并排放置,中间用薄薄的光学窗口分开。这两个容器在环境方面完全屏蔽以避免光耦合。一个细胞组织被分成两个相同的样本,分别放置在两个容器内。使其中一个细胞样本遭受有害媒介,如选定的病毒、细菌感染、化学毒物、核辐射、致命的紫外线辐射等,这导致暴露的受感染的细胞样本生病和死亡。然后观察第二个细胞样本,以确定是否有任何来自第一个细胞样本的传播效应。

当窗口是普通玻璃时,无论第一个受感染的细胞样本出现什么样的症状,第二个细胞样本完好无损。

但当窗口是石英玻璃时,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一个细胞样本出现疾病的一段时间后,第二个细胞样本中竟然出现了同样的疾病症状。

卡兹纳切耶夫和他的同事做了5000多次实验,发现这种惊人的“通过光学耦合发生的感染”出现的几率相当之高,有70%-80%;而且遵循一个合理的时间,例如在第一个细胞样本生病和死亡后的2-4个小时。

从正统的医学观点来看,这些结果出人意料,闻所未闻。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已经发现,细胞能释放出可导致有丝分裂的辐射(光子),从而影响到其它细胞。

20世纪60年代,波普等人证明了“生物光子”的超微弱光发射。遵循这些发现,卡兹纳切耶夫研究小组通过寻找受感染细胞发出的光子来探求答案。他们发现,受感染的细胞在死亡时释放出了近紫外光子。

石英玻璃和普通玻璃都可以传播可见光,但石英玻璃对紫外线各波段有很高的透过率,达80%-90%,而普通玻璃对紫外线和红外线几乎是不透明(只能透过约1%的紫外线),并且还会吸收它们。

普通玻璃会屏蔽来自死亡细胞的紫外线死亡光子;石英玻璃却让它们畅行无阻。

德国马尔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复现实验,均获成功。

这一实验证明了细胞的死亡和疾病,可以经由电磁传播。

前苏联曾经将卡兹纳切耶夫机制作为诱导疾病的武器,秘密用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人员身上,人为地制造出了疾病。

实验3 DNA幻影效应实验

“DNA幻影效应”实验,更加神奇。

有一次,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弗拉迪米尔·琶普宁博士等人将DNA样本放进了一根管子里,然后射入一束激光穿过管子,令他惊讶的是,这束激光居然变成了“螺旋状”,好像穿过了水晶物质一样(折射角发生变化)。更不可思议的是,当弗拉迪米尔·琶普宁博士移出管中的DNA样本后,这束激光仍然保持“螺旋状”。

在重复了许多次实验并且检查了每一处可以想到的设备疏漏之后,研究者们被迫接受了一个结论:

实验从物理真空中激发出了一个新的场——DNA幻影场(或者叫DNA信息场),除了DNA样品,没有观测到其它物质能够出现这种现象。

这种体外DNA幻影效应被发现后,研究者进行了更严格更持久的研究,发现只要散射室不受干扰,就能长时间测量到这种效应,有几次竟持续了一个多月。这些实验最重要的意义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用严格科学的和定量的方式研究真空结构。显然,由于DNA幻影场的固有能力,它可以与激光辐射的电磁场耦合。

这个实验造成的冲击相当巨大,它清楚呈现出DNA与组成世界的能量有着一种直接的神秘的关系,并且以图像方式呈现出了这种关系。科学界对此现象的理解是:在真空中,DNA似乎能够自身产生波动,并通过一个被磁化的虫洞重现出来。

也有科学家认为,DNA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孤波。这种波围绕着DNA分子,是非线性的,完全可以把孤波当作刚性粒子看待,其波形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自身封闭的一个孤波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单位,具有超长的寿命和几乎不变的形状,它们注定可用于长时间的保存和存储信息模型,这些波很可能还包含着完全独一无二的人类潜力(除水波外,其它一些物质中也会出现孤波,在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实验中都有发现)。

这一实验影响深远,并导出了许多结论。其中两项尤其不容置疑:

1、过去我们忽视了某种能量的存在。

2DNA能透过上述能量形式(DNA幻影场)影响物质(电磁场)。

伽利耶夫和琶普宁,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释。1995年,琶普宁发表了关于此实验的研究论文。

科学家们推测认为:

这种带有复杂结构的“波”很可能是“万能”的,这种螺旋能量场可以组织形成“生命”。

在星系中只要有一颗行星处于一个可以接收到螺旋能量场的位置,物质的微粒将自然地围绕着这个“螺旋状”能量场组织起来,地球上这时就会出现看得见的物质DNA分子。

这种螺旋状能量场,或许也可以组织形成“星系”。

但科学家们对这种奇异的螺旋状能量场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没有做出说明。他们的答案也不外乎是外星人与神灵两种。这种拥有极其复杂结构的螺旋能量场,显然不会是大自然偶然形成的产物。

这是一个伟大的实验,虽然简单,却足以与奠定量子力学基础的“双缝干涉实验”相提并论,它完全可以跻身于物理史上最经典的前几个实验之列。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科学界对这一重大发现竟然是几乎视而不见。

回头看一看本人对细菌创造过程的描述:

“阿赫拉神将天笔蘸上少许墨汁”,等于是准备聚拢天上的灵性微粒;

“他发出一个意念”,等于是从大脑发送出了一个螺旋能量场,灵性物质瞬息组合,则天上的DNA以及天上的细菌整体已经完全形成,可以略等于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孤波(科学家的诠释毕竟是推测,肯定不大准确);

“特林奈特神吹出一口气”,等于把一个灵魂送了进去,使它可以自主行动。神在让它突破空间后,自动攫取地球上的“粗色”,可以略等于科学家们所说,物质微粒自然地围绕着这个“螺旋状”能量场自发地组织起来。

俄罗斯科学家的实验再一次证明了本人所说:

创造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悖理。

这段话是下面插图所配:

“螺旋能量场可组织形成“生命”,也说明了这种“波”的“万能”用途,只要(树叶的意愿)“命令”得当(在有生命组成元素围绕的前提下),便可以被“安排”组织形成万物”。

图/树叶幻影实验

伏羲女娲交尾图暗示DNA:

图/伏羲女娲交尾图

这一伟大实验,再一次让我们领教了“真空”的不可思议,证明了佛家所说“非空之空而曰真空”,“非有之有乃是妙有”。

1993年,俄罗斯物理学家希波夫曾经提出一套真空方程式,讨论物理真空的种种性质。根据他的方程式导出的「挠场」,拥有极不寻常的特性:

1)挠场不像电磁场那样,同电荷相排斥,异电荷相吸引,挠场是同荷合并,而异荷排斥;

2)由于挠场是由经典的自旋产生,所以,挠场对物体的作用只会改变物体的自旋状态;

3)挠场在通过一般物理介质时不会被吸收,也不会产生相互作用(也就是说,「挠场」不会被任何自然物质所遮罩,在自然物质中传播不会损失);

4)挠场的传播速度不低于十的九次方倍光速(已经快到难以想象);

5)由于任何物质都有非零的集体自旋,因此,任何物质都有自身的挠场;

6)挠场具有记忆和滞后作用,具有一定强度和频率的挠场源可以把围绕该物体的物理真空极化,所以,当场源被移走后,空间的涡旋结构仍然保留,挠场还可以存在;

7)挠场具有轴向加速作用。

这种物体自旋扭曲时空结构所产生的场,在过去30年中,已被俄国科学界的大量实验所证实。

水晶的气场应该就是典型的挠场。天然水晶与生俱来就拥有能量、磁场和气场。在风水学上有着辟邪、镇宅、招财的功效,可以补气补血、美容养颜、招财转运、消磁安神,修补人体场漏洞,驱逐病气,带来“神圣的能量”,可以平衡、激活、或稳定人体器官。

古代的巫师,预言家们珍爱水晶,玛雅人用水晶骷髅(据说是外星人的制品)通神,催眠,治病,估计都是借助于挠场效应。

大量实验表明,修炼者、特异功能者发出的心灵量子辐射常常具有挠场特征。人体能量场摄影术及念力摄影照片常常具有涡旋结构,即挠场特征。特异功能也具有穿透性,超距性,瞬时性。具有轴向聚能和加速特点。

“左旋挠场”和“右旋挠场”的效果显著不同,可以通过主体意识调控。

前者使生命过程加速,如:植物瞬间发芽实验;

后者使生命过程逆转,返老还童、起死回生,譬如:熟鸡蛋返生实验;藏密高手可以把已经吃掉的鱼吐出来,让它复活。

真空能与挠场理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系的学者江兴流先生认为:

整个宇宙通过涡旋挠场联系在一起,瞬间相互作用着。

人们发现,大量的异常放能和核反应现象不能用现有的四种相互作用加以解释,需要引入挠场或自旋场。

“挠场效应”属于新的基本相互作用,它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穿透性、记忆和滞后效应、超光速传递和全息特性等,它是物理真空极化的一种表现,具有涡旋拓扑性质。

事实上,真空就是大道,就是宇宙本体,就是上帝、诸佛法身。

“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物理真空中蕴涵着巨大能量,某些星体也许正在利用挠场提取真空零点能。

实验4 DNA与情绪影响实验

这一实验证明了,人类情绪对所有自身DNA的影响可以瞬间同步发生,不管相距多远。

1991年,美国心脏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科学家们很快有了一个重大发现:一个电磁能量场,一个环绕着心脏并向人体外围扩张的环形能量场环绕着人体。此场具有环形的球状面,半径约1.5米 - 2.4米。

图/电磁能量场

知道这个能量场存在后,研究人员自问:在这个能量场中,是否还有另外一种尚未发现的能量存在?

为了证实这一想法,他们决定测试人类情绪对DNA的影响。

实验在1992年到1995年之间展开,科学家首先将人类DNA分离出来,放在玻璃烧杯中,然后从人体发出一种强烈情绪。看看已经从身体分离出去的DNA与原来的主人还有没有关联。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最多有五位受过情绪协调的训练者参与,还运用特殊技术分析DNA的化学及视觉变化,侦测任何改变的产生。

测试无可争辩,完全是对现有科学的颠覆。结果显示:

人类情绪改变了DNA的形状!

参与测试者除了在体内创造出精准的感觉之外,用不着任何实质接触或外力介入,就能影响烧杯中的DNA分子。

一位研究人员如此描述:

“实验说明,不同的意图能对DNA分子创造出不同效果,导致DNA扭转或伸展。”

这意味着试验的含义,已经超越现有正统科学理论所能接受的范围。

长期以来,我们都相信自己体内的DNA始终表现为一种固定形态。一般都认为DNA的数量也是固定的,我们自出生以来一直都是“得到什么就拥有什么”,除了药物、化学药品、电流之外,我们的DNA不会随着我们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1993年,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博士基于他先前植物感知能力(又名“巴克斯特效应”)的重大发现,为美国陆军设计了一个实验,看看DNA从人体取出后,人的情绪是否还会对其具有影响。研究人员首先在受试者的口中采取DNA和组织样本,经分离后被送到同一栋楼的另一个房间,并放在特殊装置中,通过测量其电流来检测它是否对受试者的情绪有反应,而受试者就在100米外的另一个房间。受试者在房间里观看一系列影片,内容包括战争影像、色情片、喜剧等,藉此引发他体内的各种情绪。受试者看影片时,研究人员则在另一个房间内测量DNA的反应。

科学家震惊地发现,当受试者经历情绪“高潮”及“低潮”时,他的DNA也在同一瞬间呈现出强烈的电流反应。尽管受试者与其提供的样本相距百米之远,DNA却表现出仿佛仍处在与身体实质连接的状态中。

巴克斯特博士继续探讨更远距离的效果。某一回,受试者和细胞甚至相隔480公里远,受试者和细胞反应之间的时间差,由科罗拉多州一座原子钟负责测量。每一次实验,情绪变化与DNA反应的时间差都是零:证实此效应是同步发生的。

即当DNA主人经历情绪经验时,DNA的表现仿佛仍以某种方式与人体相连。

无论细胞是在同一房间或者相隔几百公里远,人的情绪都可以对自身DNA产生影响,两件事竟同步发生,这太恐怖了,意义非同凡响。

连接两者的物理场是什么?

DNA与人体为什么会具有这种超级通讯能力?

如果器官成功移植到另一人身上,两个个体是否还会彼此相连?

科学家们认为,实验结果完全不是现有理论所能解释的,“必将重塑人类的世界观”。

在我们看来,欧美科学界在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一连串实验,逐渐证实了宇宙间存在着一个基础能量场。

这即将导致一种重大的思维转变,彻底改变西方科学界过去那种认为世间万物彼此分离的幼稚假设,回归东方宗教的整体论思想。

美国科学家发现的人体场:

图/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

实验5 语言波调制DNA实验

1984 - 2009年,俄罗斯科学家彼得·伽利耶夫以数十年的研究系统建立了波遗传学,发表了三本专著。伽利耶夫认为:

DNA不仅仅是一台智能的生物计算机,还是一个生物互联网装置,并且在很多方面优越于互联网,组成身体的亿万细胞可以彼此瞬间沟通,言辞和思想可以塑造身体。

DNA的作用就像激光全息碎片那样,存贮了相干激光的所有信息,这个基因全息图能通过电磁场或声场来读取。

彼得·伽利耶夫研究小组曾经完成了一项惊人的实验:使用调制激光对DNA密码子序列重新编程。

他们发现,DNA语言的语法句法能够调制激光相干光,甚至无线电波,并对载波添加语义。这样,他们能够通过使用合适的DNA共振频率,对活生物体内DNA重新编程。人的口语也能够调制到载波之中,不仅如此——如果有合适的频率,我们自己的DNA仅仅通过讲话就能被重新编写。藉此发现,他们捕获了一组DNA的信息模式并将其传输给另一组,从而将被X光破坏的染色体通过外来信息波加以修复。

基于伽利耶夫研究结果的“激光疗法”已经应用在一些欧洲学术医院,治愈了各种皮肤癌,且没有任何剩余疤痕。

这证实了长期念诵具有特殊震动频率的咒语,可以对人体(通过DNA)产生影响。

上述发现科学地解释了为什么放松训练,催眠,瑜伽会对人类的身体产生如此之强的效果。揭示了直觉力,远程医疗行为的内在机理,证明远距离传送信息完全可能,灵感或直觉是存在的。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

一些动物处在很远的地方便知道他们的主人将要回家;

当蚁后从蚁窝中被人为分离出来,其他的蚂蚁不会停止建造,但如果杀了蚁后,蚁窝中的所有工作便戛然而止。

在人类中,亲人往往可以神秘地获知远方亲人死亡的信息,某人会突然获取来自于他们知识领域之外的信息,

藏区很多目不识丁的格萨尔王说唱艺人会在一夜梦后,突然唱颂出几百万字的格萨尔王传。尼古拉·特斯拉甚至可以从宇宙信息库中直接提取信息。

许多物理学家已经认识到:

量子场是物理学的根本实存,是一个连续媒介遍布的空间,粒子不过是场的局部凝聚。

真空中隐藏着看不见的量子全息场,场的作用就是波的作用。波具有共振的特性,可从低振频转换变成高频。

物质粒子倘佯在一望无际的信息海中,依赖于背后的信息场来运作。

这与佛家的法身(真空即法身)理论、阿赖耶识理论(阿赖耶识是全息场)几乎如出一辙。

综上所述,四十亿年前初始的原核生物已经极其复杂。

半个世纪前,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阿波罗飞船,飞向月球;但迄于今日,最简单的细胞的制造成功却遥遥无期。

生命——包括最原始的细胞还有灵识的一面,往往被绝大多数科学家们所忽略。

按照俄罗斯科学家的实验和理论,细胞DNA可以通过传播速度至少为光速十的九次方倍的挠场与外界沟通,不会被任何自然物质所屏蔽,这种鬼魅似的超距作用(类似量子纠缠)已经超出了当代物理学所能理解的范畴。

似幻似真,深不可测。

没有神灵的介入,哪里会有地球生命,哪怕是所谓最原始生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