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理想国构想设计

时间: 2025-05-01 17:43:59
A+ A- 关灯 听书

由于专制的斯巴达征服了民主的雅典,成了希腊霸主,由于民主政体的表现“糟糕透顶”,柏拉图以斯巴达为蓝本,设计出了他的《理想国》。

(他说过:“第一种被叫做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是受到广泛赞扬的”)。

借助苏格拉底之口,他主张一个社会应该如同个人心灵的结构一般,划分为“欲望 / 勇气 / 理性”三个部分。

与之对应,一个理想的城邦应该由三种人组成:

生产者:(劳工)一般的劳动者、木匠、水管工、石匠、农夫、农场工人等等,这些工作与灵魂的“欲望”部分相符合。他们是被统治阶级,享有公民权和人身自由,却没有从政权利。

这与以前的雅典“人与人之间在政治关系上是完全平等的,大家都只是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并轮流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大为不同。

防卫者:(战士)那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勇敢而强壮的人,担任军队里的工作。这些工作与灵魂里的“勇气”部分相符合。

统治者:那些聪明的、理性的、具有自制能力的、爱好智慧的人,适合替共同体进行决策。这些工作与灵魂里的“理性”部分相符合,符合此一条件的人数极少。他们处于社会顶层,与地位稍逊的卫国者,共同组成城邦的统治阶级。统治者也包括妇女在内,只要她们具备必要的天赋。

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这就是正义。

他强调:

“除非我们能由哲学家担任国王进行统治、或是现在那些被称为国王的人真正适当地学习了哲学,使政治权力和哲学能完全相融合,并且将现在那些只从事政治而不钻研哲学、或只钻研哲学而不从事政治的家伙完全驱逐出去,否则,我们的城邦永远也不会获得安宁、人类也不会免于邪恶的灾难。”

柏拉图将这些“哲学家国王”定义为“那些爱好真理的人”。

他希望建构出一种教育体制,以培养适合进行统治的专家——智慧超群、才德兼备的“哲学王”,他们对难以捉摸的善的“理念”认识最多。

如果统治阶级的后裔变低劣了,应把他降入其他阶级;如果低等阶级的子孙天赋优秀,应把他提升为统治阶级。

这个理想的国家,没有“香水、香料、娼妓、糕饼”等优雅的东西,同时也没有“绘画、黄金、象牙、睡椅、和其他许多行业如诗人、猎人”等等。柏拉图提出了许多理由,譬如说,诗人常常把最伟大的神描写的丑恶不堪,误导青年。

柏拉图认为,好事物的原因只能是神;至于坏事物的原因,我们必须到别处去找,不能在神那儿找。

“我们要一致相信:来自神的一切都将最大可能地造福于神所爱的人,除非他因有前世的罪孽必须受到某种惩罚”。

由于现实中贫富分化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以致于“无论什么样的国家,都分成相互敌对的两个部分,一为穷人的,一为富人的”,“住在一个城里,总是在互相阴谋对付对方”,柏拉图决定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实行共产主义公有制(包括公妻制):

“这里的一切都是大家公有,没有什么是私人的”。

“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不论战时平时,各种事情男的女的一样干。他们的王则必须是那些被证明文武双全的最优秀人物”。

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以外,任何人也没有私产、房屋或仓库,一切都是定量分给,大家同住同吃,象士兵在战场上一样。

“护卫者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土地以及其它私人财产。他们从别的公民那里,得到每日的工资,作为他们服务的报酬,大家一起消费”。——如果把公有的东西各各说成“这是我的”,各人把他所能从公家弄到手的东西拖到自己家里去,把妇女儿童看作私产,各家有各家的悲欢苦乐,城邦就会四分五裂。

“治理者一经任命,就要带领部队驻扎在我们描述过的那种营房里;这里的一切都是大家公有”。

“这些女人应该归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样地,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

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量多结合在一起,反之,最坏的与最坏的要尽少结合在一起。

“年轻人在战争中证明他们英勇卫国功勋昭著的,一定要给以荣誉和奖金,并且给以更多的机会,使与妇女配合,从他们身上获得尽量多的后裔。”

英雄在战争期间,“要爱谁,谁都不准拒绝。理由是:如果他在爱着什么人(男的或女的),他就会更热切地要赢得光荣”。

为此,不妨进行欺骗:一定要设计出某些巧妙的抽签办法,以使不合格者在每次求偶的时候,只好怪自己运气不好,而不能怪治理者。

柏拉图的“优生学”(Eugenics)相当恐怖:

“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

“优秀者的孩子,我想他们会带到托儿所去,交给保姆抚养;保姆住在城中另一区内。至于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地加以处理,有关情况谁都不清楚”。

“这是保持治理者品种纯洁的必要条件”。

这一段出自斯巴达人的实践,是后世“法西斯主义”优生学的理论源头。

要在男女身心两方面都精力旺盛的时候结合:“女人应该从二十岁到四十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应当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五十五岁。”

“如果超过了这个年龄或不到这个年龄的任何人也给国家生孩子,我们说,这是亵渎的不正义的。”

不正义的就得解决:“无论如何不得让所怀的胎儿得见天日,如果不能防止,就必须加以处理,因为这种后代是不应该抚养的”。

金银必须摒弃,“世俗的金银是罪恶之源,心灵深处的金银是纯洁无瑕的至宝”。

有了金银,城邦里就找不到正义,统治者就会把搞政治变成做买卖。

他们就会算计人民、恨恶人民,从人民的盟友蜕变为人民的敌人和暴君。人民自然也恨他们,为了拯救自己、拯救国家,就会谋图打倒他们。

于是统治者终身生活在恐惧之中,惧怕人民超过惧怕国外的敌人。

结果就会是,统治者和国家一起走上灭亡之路,同归于尽。

柏拉图说:“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他希望铸造一个整体幸福的国家,而不是苦乐不均、贫富悬殊。

理想国的规模或疆土大小有一个最佳限度,既不要太小,也不能太大,要让“国家大到还能保持统一,我认为这就是最佳限度,不能超过它”。

此外,还要保持适当的公民人口,人口太多国家也会乱套。

修昔底德说:“战争是一个严厉的教师,它使大多数人的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及大瘟疫、大饥馑等灾难,原有的道德在古希腊人中间几乎荡然无存,道德崩溃愈演愈烈:

“对诸神的敬畏和人为的法律都不能约束他们了。就前一点而言,他们断定敬神不敬神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看到所有的人毫无区别地死去;就后一点而言,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他能活到因违法而被推上被告席的时候。”

为了纠偏,柏拉图提出应该把“正义”、“智慧”、“勇敢”和“节制”作为理想城邦的四大德性:

正义”实现于“欲望”、“激情”和“理智”的协调一致;

智慧”来源于合理的教育和不懈的追逐真理;

勇敢”意味着能够捍卫家园和承受生活挫败;

节制”是指不偏离平衡、和谐,杜绝盲目与激进。

“四德”融洽的国度,就是臻于成熟的理想乐土,就实现了柏拉图神秘的“善”。

当然,这种理想中的城邦,在地球上已经很难找到。

随着时间推移,连淳朴的斯巴达都已腐化,但“或许天上建有它的一个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