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教历史学者,搞不清楚古希腊文明的位置,硬说古希腊城邦都是奴隶制的,亚历山大帝国也是奴隶制帝国,罔顾事实、削足适履。他们认为人类历史从低级到高级要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这种理论漏洞百出,导致了无穷混乱,已经被事实粉碎,变成了一个荒诞的笑话(譬如前苏联和东欧就从所谓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退回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国也是一样)。
我们用生产力标准和政治集约程度来划分社会,认为人类经历了采集狩猎、农牧业、工商业社会,经历了旧、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信息时代,后面是超能时代,灵系时代,一个比一个进步(中国现在处于半机械半信息社会)。
用政治集约程度划分:
氏族——部落——酋邦——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国家——世界共和国(天下),还是一个比一个进步。
酋邦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大型社会组织,部落联盟酋长拥有的是非强制性的权威,还不是国王,社会的政治机构还不完善,参与、影响决策的并非酋长一人(譬如黄帝与四岳),还带有民主性质。部落联盟酋长还需要推举,而不是顺位继承,它往往是几万年原始民主的最后阶段。
古希腊各城邦所处,就是封建社会,亚历山大帝国和希腊化各国则已经进步到了中央集权社会。狭小地域方能施行的民主制度,尤其是直接民主制已经过时。
19世纪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格罗特(George Grote)甚至说“从亚历山大以后,不但希腊的政治自由和独立行动开始熄灭,而且多产的天才也开始枯萎。”——所以,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政治理论的种种探讨也主要只是针对未来才有意义。
两种社会都有奴隶,但都不能称之为“奴隶社会”。——很简单,奴隶不是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奴隶不仅仅存在于这两种社会之中,还可以存在于其它社会。譬如近代的美国南方、加勒比岛屿和南美的巴西。如果有奴隶就是奴隶社会,那么今天的中国一样可以称为奴隶社会(黑煤窑)。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试图在古希腊、罗马社会中发现奴隶从事大多数生产劳动的做法是徒劳的,事实上,除了意大利部分地区和西西里在短暂的时间内曾出现过奴隶劳动占优势的情况外,古代西方大多数生产劳动,还是由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完成的。
奴隶制的繁荣仅仅局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一定时期,即由于战争与海盗的猖獗,造成奴隶价格极为低廉——这样才有可能出现奴隶劳动代替自由人劳动的趋向。时至今日,西方有关史学家已经一致否认奴隶制社会存在的普遍意义。
在西方学者中,对雅典奴隶数量的估计从二万到七、八万不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斯特曼(William Linn Westmann)在《古希腊与罗马的奴隶制》(The Slave Systems of Greek and Roman Antiquity)一书中指出:阿泰尼乌斯所提供的古代城邦蓄奴数字完全不可靠(阿泰尼乌斯说雅典有40万奴隶),雅典奴隶只有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目前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雅典奴隶约占其总人口的一半,自由民的那一半中尚有一定数量的外邦人。
英国学者哈蒙德(N.G.L. Hammond)的《希腊史》(A History of Greece)估计雅典总人口40万,奴隶20万,公民(包括家属)16.8万,外邦人3.2万。
马克思、恩格斯为了给阶级斗争理论寻找依据,轻易相信了根本不可靠的史料。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中直接使用阿泰尼乌斯的数字作为雅典等邦已变为奴隶制国家的证据,自然也大有问题。平均每个自由人有10个奴隶,在冷兵器时代岂不等于是在准备上吊自杀?
——虽然希腊城邦在公元前5 - 4世纪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用了奴隶劳动,但“希腊文化并非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
所谓“希腊的公民社会,建立于奴隶制之上”(等于说奴隶是主要劳动力),无非是马克思—斯大林—XX国的陈腐理论(阶级斗争学说),在世界正统学术界,早已臭不可闻。
同样,奴隶制生产方式只是一种局部的特殊现象,所谓“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这一历史公式,乃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已经看到:
日耳曼人,从氏族部落进入封建社会,没有经过奴隶社会;
南斯拉夫人从氏族社会,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公元六七世纪时进入巴尔干半岛,建立一些封建小国);
西斯拉夫人(捷克、波兰),东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印度人,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实际上也包括中国人,都是没有经过奴隶社会阶段就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
遍征史籍史料,世界古代各国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就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
概而言之,由原始氏族社会进入领主封建社会才是惯例。
所谓“奴隶社会理论”完全是望文生义(把斯巴达的特例当成了惯例),捕风捉影。
加上这段分析,我们对亚里士多德生活在怎样一个时代,才能有清晰概念。
《封建论》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什么“势”?
青铜时代,主要生产工具都是石器、蚌器、木器,生产力不发达,天下共主不可能实际控制各小邦,所以他不得不分权,让他们自治。
百度“封建制度”:
《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
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一国政府体系统一治理的完全大一统社会,可说是社会进化(包括产业、商业、科技、交通、军事、行政、思想等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社会变为大一统社会,世袭贵族和全民阶级制度被取消,代之以官僚选拔和行政制度,确立了广大人民之间的平等原则;而基层民间自治机制,仍得以延续发展;在中央则采用君主集权制,直至民国。
——放眼古代,这乃是世界历史的常态,铁器(生产力进步)导致中央集权。
所以说,中国历史才是这颗星球上的标准版,欧洲则是例外(什么事都有例外)。
罗马帝国也曾经统一欧洲,树立中央集权,建立行省,派遣总督治理(奥古斯都时的行省总数达到27个)。但由于蛮族入侵,中世纪欧洲却退回了封建制度,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大大小小的诸侯各自为政,建立属于自己的城邦,如同中国的周朝。
则显而易见,欧洲经历了:封建——中央集权(罗马)——再封建(中世纪)——再中央集权(英法德意各国)。
从欧洲视角看世界,莫名其妙。
由世界看欧洲,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