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意”解经例子很多,斐洛的《论「创世记」》可以作为代表。
我们知道,曾有许多世纪,亚历山大城曾经是世界的图书总汇之处和学术研究中心。城中有不少学府,有许多著名学者。城内的图书馆更是举世闻名,各种各样的书籍文献,馆藏品达数十万件之多。旅居亚历山大的斐洛为了融合两希文明,写了许多卷书来探讨《圣经》难懂的地方。
在此之前,公元前二世记时,著名犹太哲学家亚里斯多布鲁斯(Aristobulus,或译阿里斯托布罗)已经率先采用了寓意解经法。他认为,上帝授予摩西的律法书,代表了真正的哲学,柏拉图、毕达哥拉、苏格拉底、赫西俄德和荷马都从摩西五经中获得了养料。但对摩西五经必须进行寓意解释,才能获得正确的概念。
斯多噶派和柏拉图后的学园派哲学家,使用寓意解经法去解释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企图在怪诞离奇的神话传说的背后寻找牢固的信仰根基,也是一例。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斐洛开始用寓意解经法系统地解释旧约。他认为仅仅从字面的词义解经必然会与信仰、伦理和常识大起冲突,使《圣经》变得琐碎且难以置信。《圣经》文字的背后一定包含了许多象征意义,只有注意经文的象征性才能使我们不至于误解经文。
斐洛主张犹太教与最好的希腊哲学完全同一,寓意解经正可以吸收全部的希腊哲学为真正的信仰服务。——经过斐洛和后来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神学家克莱门和俄利根等人的发展,寓意解经法遂成为中世记以前基督教会的主要解经方式,这是我们已经提到过的。
斐洛作品中比较重要的有:《论创造》、《寓意解经法》、《论上帝的永恒性》、《论亚伯拉罕的移居》、《论更名》、《论基路伯》等。对摩西律法的解说主要有:《摩西传》、《论十诫为律法之首》、《论专门的律法》等。翻译成了中文的《论〈创世记〉——寓意的解释》是《论创造》和《寓意解经法》两篇著作的合译本,集中体现了斐洛对原则的运用,提出近二百条不可忽视的问题。
斐洛认为,宇宙起源于造物主,但造物主本身没有起源。
他说:“天地万物精妙无比,令人称奇,仿佛是某个知识全备、技艺精湛的人的杰作似的。我们对于上帝存在的观念也由此而来。”他声称:上帝“不具任何特质”,“是无法理解的”。因此“人试图进一步探索上帝的本质或特质是愚不可及的”(这种想法源自柏拉图)。
在物质世界出现之前,一个蓝图,一个无形体的世界已经存在于上帝的理性——逻各斯之中。最高的存在是神(即上帝),其次是神的逻各斯。万物皆变,唯有神永远不变。
斐洛断言,就像光从火里发射出来、阳光从太阳里辐射出来一样,逻各斯是从神那里分离出来的内在理性——是他的影子。以逻各斯为工具,神创造出世界。先知所说,“神就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就是指这个逻各斯。逻各斯是神的能力,是神与物质世界之间的中介,是代表上帝治理世界的摄政王。虽然在本质上逻各斯略微逊色于神本身,但两者之间区别微小。此外,逻各斯还是世界公民必须遵守和了解的“宪法”,是灵魂的摹本、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源头(唉,逻各斯是个筐啊)——这就是后来聚讼千年的基督论的滥觞。
斐洛的逻各斯学说是通向新柏拉图主义太一、心智、灵魂三位一体本体说和流溢说的门户,更是早期基督教各种奇思异想滋生和发育的沃土。
斐洛指出,记录在《圣经·律法书》中的上帝创世之美令人震撼。人类最应该歌颂的是天父上帝,而不是这个奇妙的宇宙。伟大的摩西达到了哲学的顶峰,他领悟了一切学问中最伟大最基本的部分,即宇宙是上帝的杰作这一深奥的事实(柏拉图认为,哲学的最高峰是目睹神明,甚至与神合一)。
当上帝想要创造物质世界时,他首先造成了一个非物质的理念世界。就像城市首先在建筑师的心灵中浮现一样。由于万物之父是善,他不吝惜地把自己的优良本性,把生命,爱与美赋予了一切存在物。
摩西说“起初,神创造天地”——这个起初并不具有时间意义,因为在世界之前不会有时间。上帝创造的光处于理念世界,是太阳光和所有星光的原型——这是一种奇异的“全光”(大概有点类似佛家的无相光?)。
上帝之所以在第二日造穹苍——造“天”,是因为天在感性事物中最具尊严。上帝命令天下的水聚在一处,使陆地露出来,命令大地长出植物和五谷菜蔬水果。——同时也赋予了物种永恒性,使它们子子孙孙无限循环。其后上帝又创造了日月星辰,创造了天上地上水里所有的动物,使世界秩序井然。
为了某种目的,神创造了人的原型(这个人不是亚当),犹如在创造长卷中画龙点睛。祂充满慈爱,事先为人准备好了所有的资生之具,使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会马上看到一桌盛宴。神给予人灵魂,赋予人完美的理智,但神没有形象,所以上帝所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造人,指的乃是让人像神一样拥有理智。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造人,则意味着上帝在创世时还有其他同工的合作——至于为什么神造天造地造海造物不需要其他神的合作,创造人类时却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神自己知道。
上帝创世所用的六天,不可能是自然界的六天,因为计时的天数是由太阳的起落决定的,而太阳也是神的创造物。所以上帝创世用了六天只是一个象征的说法,乃是因为六是最具有生育力的数字。上帝让人在第七天休息,是为了让人有时间去追求哲学,改善性格,做良心上的反省,回归上帝。
斐洛认为,《创世记》的双版本表明上帝曾创造了两种人。上帝用地上的尘土所造的人,有男有女,有生有死,有身体有灵魂。与早先上帝所造没有形体,没有男女之别,不病不死的原型人有着巨大的差别。后来之人的灵魂来自上帝,身体则来自尘土。造物主所造的人尺寸合理,血肉丰满,肤色多样,相当美丽。而且既有感官能力,又有深邃理智……概而言之,我们起源于人,但第一个人起源于神。
亚当在伊甸园的经历应该按寓意方式去了解。伊甸表示丰饶,园子表示美德。美德能产生幸福。人被安置在园子里,指的是神要他用理智来看护美德。《圣经》描述有四条河从园子流出。斐洛认为“这段记载可能也隐含着寓意,四条河其实象征四种美德”。——根据字义他揣测说,比逊河象征审慎,基训河象征勇敢,希底结河象征节制,幼发拉底河象征公正。审慎是监督灵魂,使之不作恶;勇敢可以战胜卑劣的思想;节制可以克服贪婪的欲望;公正则令一切恰如其分,是无数美德的渊源。
大地上从未出现过什么生命树,今后也不会出现。生命之树事实上是象征敬畏神这种最大的美德,灵魂可以借此获得不朽。蛇代表欲望。为什么蛇会说话?人的欲望岂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说话,你听见自己的肚子咕咕叫着喊饿没有?——说穿了,人也不过是被欲望驱动的机器而已。亚当的意思是土,代表他是属地的,必死的一个人。理智相当于男人,神为他所造的女人表示感觉。追求快乐的欲望首先征服了感官,进而欺骗了理智,终于使人类彻底沉沦——就是伊甸园故事的谜底。
亚当被神逐出(伊甸园),该隐自愿离开(神的面)。这两者都是道德上的失败,都是人在反抗神,一个出于自由选择,一个不是。
斐洛认为神是唯一的,祂创造的世界也是唯一的。但在别处又说,神永远不停止创造。对凡人来说,创造的过程无法观察,无法描述。
斐洛也用这一解经法分析《圣经》的其他记载,包括该隐杀死亚伯,挪亚时代天降洪水,上帝使巴别的人语言混乱,还有摩西律法中的许多原则等等。在斐洛的著作中,这种所谓寓意的解释可以说是多如牛毛,繁如秋荼,上天入地,无拘无束。
譬如挪亚之所以出生就充满美德,没有罪行和不义,是因为挪亚的本意就是静止和公正。亚伯兰的字义是崇高的父亲,所以神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拣选了他。雅各改名以色列,是要暗示这是一个可以目睹神的族群。雅各躲避拉班是在躲避物质的诱惑,朝向基列山则是朝向美德,等等等等……
斐洛为简朴稚拙的犹太教披上了华丽的希腊哲学外衣,对基督教的弘传贡献甚大。但客观公正地说,他对《圣经》的理解只能说是已经初窥门径而已,尚未登堂入室,遑论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