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斯威登堡《创世纪》解读

时间: 2025-05-05 22:08:35
A+ A- 关灯 听书

伟大的斯威登堡对《创世记》的诠释,大半来自天启,满含真理,才真正值得我们关注。

斯威登堡指出:

宇宙万有源自上帝,祂是全部生命的源头。

上帝创造了属灵的天国世界,上帝的最大愿望是全体人类都能进入天国,变成天使,在那里藉着爱与智慧与神联结,永享至福。为此目的上帝创造了自然界。在地球上铺展开了四个教会。——为了让人类能够学习出自上帝的真理,并应用于生活,死后飞升天界,上帝总是预备一个教会在地上。

遵循天意,地球上总是有数种宗教信仰,每一信仰符合特定区域人们的状态,适应他们的需要。但总是有一个特殊的教会作为中心。上帝自己会向这一教会启示纯正的真理和纯善的慈悲。除此之外,其它的宗教及教会也会被主兴起。——这些宗教含有从上帝而来,藉着先知或导师们启示的真理和良善,尽管不够纯正,上帝仍然欢迎每一位按照他的启示生活,接受一位至高者的存在(不论他怎么称呼,叫涅槃、安拉、克里须那、天帝等等都行)的人进入天国。

概括起来,上帝的教会包括两部分:

一、特定的教会,有大道,即上帝的话语充满其中(是上帝自己讲的,或藉着天使和先知讲的);

二、普世的教会,包括众多的宗教,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殊启示。——这特定的教会如同心肺,而其它的教会如同身体的其余部分,二者相辅相成。

特定教会的顺序如下:

远古教会(史前久远年代)

古代教会(大概始于12,000年前)

以色列教会(大概始于公元前1200年)

基督徒教会(始于公元70年)

新教会(始于公元1770年)

《圣经》旧约是根据当时以色列民族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需求,由上帝启示给犹太教会的;新约则是根据当时地中海周边百姓的状态和需求,由上帝向基督徒教会发出的启示。

要明白旧约和新约,我们还需要了解远古教会和古代教会。

——当第一个人类行走在地球上并有能力明白真理和慈爱之时,上帝就创建了远古教会。远古教会遍布世界上人类的居住之地,其中心区域在近东和中东。我们不知道这教会具体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但有理由相信她大约结束于公元前10000年(斯威登堡的这一判断非常准确,令人震惊)。

远古人类一直接受着来自上帝的爱与智慧,他们没有罪恶没有错谬,天真无邪,仁慈恺恻。他们热切追求着属灵的事物,能直接与天使交流。上帝对他们的启示无需用文字记录(当时也基本没有文字)。当他们看到自然界之物时,马上就知道它与天国中的哪些事物相对应(近代人类学家对原始民族的交感巫术大惑不解,斥为迷信,何其愚也!)世界上的原始宗教——特别是万物有灵论和萨满教,也是从远古教会中兴起的(万物有灵论的信仰认为自然界是有生命的,有精灵居于各个地方、动物和植物之中)。

上帝创造人类时曾经赋予他自由意志,这使他们能够拒绝上帝,耽爱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终于选择了一步步地远离、拒绝上帝,他们的思想逐渐被罪恶和错谬所填充,直到有一天上帝再也无法住在他们体内。因此上帝结束了远古教会,兴起了古代教会。

上帝审判了远古教会,簸米扬糠,弃恶留善(以灭世大洪水和挪亚的故事来代表)。在此之前,上帝给远古教会中一些人的启示,被编集起来,世世代代,口耳相传。这些汇编成了下一阶段神向古代教会启示的基础。

每当一个教会被审判时,总会有好的余民存留,新的教会就从他们之中兴起。从少量远古教会的余民中,古代教会开始树立。但结绳而治,机巧不用,大朴未散,少私寡欲的上古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斯威登堡讲道:

古代教会是上帝在地上建立的第二个特殊教会,大概始于公元前10000年,但不能肯定。这个教会最后的审判发生于2000年前耶稣在地上的时候。

古代教会的中心在近东,延伸到了中东区域,并从这个区域扩展到了欧洲南部和中国(鞑靼帝国),还可能也扩展到了印度。古代教会强调慈悲,更强调学习真理,以藉此拥有良善的生活。

古人学习对应的知识,知道属灵物与自然物之间,如同一个人的灵魂和肉体。每样自然之物都代表着属灵的一面,在灵界它们显现为良善与真理。每一个符号—图画或文字,也都暗含着属灵的意义。古人喜爱学习这种神秘知识,并且把它们应用到敬拜神上。例如,他们在山上敬拜,就代表爱主。在迦南(就是现在的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基斯坦),古人就这样拜神。

上帝曾在迦南等地向古人发出许多启示,汇编到了一起就构成了《古圣经》。《古圣经》大多或者全部由充满表征的故事构成。后来,上帝用以色列人替换了古时的迦南人,充担特定教会,也在旧约中保存了《古圣经》中的一小部分。《创世记》的前十章半,即直接取自古圣经,由一些属灵的故事组成;例如挪亚的故事不能说是一个历史事件,它主要代表罪恶的洪水冲毁了远古教会。从远古教会的余民(以挪亚代表)开始了古代教会。

(没有完全照文字记录的挪亚洪水发生,不表示该故事不可以以某次洪水为原型。)

因着主的安排,《古圣经》在历史中遗失了。仅仅保存在鞑靼,也就是中国。天使说过,创世记前面数章,包括创造、亚当夏娃、伊甸园、亚当夏娃的后代,一直到挪亚洪水、挪亚的子孙,都包含在古圣经中。摩西就是从这本古代圣经抄录了这些故事。

后来的圣经,以更为间接的对应写成,藉以色列众先知传递,其中许多古代地名得以保留。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教会也从一个属灵的教会,逐步堕落成了一个属地(或世俗)的教会。以色列教会即第三个教会,存在于叙利亚南部,以旧约为代表,大概始于公元前1800年,在叙利亚结束于公元70年。

古代教会的影响在世界大部分地方持续的更加久远,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的古代宗教大都起源于古代教会,如印度教、佛教、道教、儒教和其它宗教。而伊斯兰教源自旧约与新约。

古代教会的影响有一些是坏的,并且渗透到了这些大的宗教和后来的基督教中。从古代教会而来的歪曲包括:

多神论:一位上帝的不同代表演变成了不同的神。

偶像崇拜:用来代表独一上帝的形像演变为等同于神的物体。

巫术:在古代教会,对应的作用本为引发一些神迹,却转变成了用来控制他人甚至神明的巫术。

自然论:属灵的信仰逐渐丧失,结果去相信泛神论。

仪式化:用来代表主和属灵事物的仪式,变成了拯救的工具。

神话模式:古圣经的表征,变成了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

拟人主义:认为神明拥有人的特性(例如色欲,并能行恶),并视这些为好的。

在《属天的奥秘》中,斯威登堡提出,《圣经·创世记》应该这样去理解: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这个“起初”等于人被“新造”。因为真生命来自上帝,是不死的。“天”寓指内在的人,或者说人的精神;“地”寓指更新之前外在的人。

“地还没有定形、混混沌沌,黑暗在深渊上面;上帝的灵覆煦在水面上”。是指人被更新之前,灵魂空虚混沌,没有任何良善和真理被栽种在里面。在这样的状态中,生命等于行尸走肉。“上帝的灵”意指主的怜悯,覆煦在水面上,指的是上帝在探查人的灵魂。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光”指善与真,实际上就是神的本性的展现。“上帝看光很好,上帝就把光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光被称为“善”(好),因为它从主而来;“暗”意指人重生之前的光景。凡属神的好比作“昼”,凡属人的好比作“夜”。“有晚上有早晨:是一日”意味着:没有信,就是“晚上”,有了信,就是“早晨”。

上帝说∶「众水之间要有穹苍,将水和水分开。」“上帝造了穹苍,(或译空气)将穹苍以下的水和穹苍以上的水分开∶就这样成了。上帝称穹苍为天”。

——穹苍指内在的人,潜意识即“苍穹以上的水”,外在的知识则被称为“苍穹以下的水”。

“上帝说∶「天下的水要积聚在一处,让旱地露出来」。就这样成了”。——那些被更新的人里面的真和善,被储存在他的记忆当中,这些认知就是“积聚在一处的水”,又被称为“海”;而人本身被称为“旱(地)”(下面类似的话从略)。

“上帝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跟结果子的树在地上,各从其类,果子里有种子∶」就这样成了。于是地生出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跟结果子的树,各从其类,果子里有种子。上帝看着很好”。

——当“地”或人预备好后,就可以从主那里接受属天的种子,结出善与真的佳果。主使一些柔嫩的东西生发出来,被称为“青草”,接着长出更有用的,就是“结种子的菜蔬”;最后长出更好的,就是被称为“结果子的树木”,这些都是指人一步步的更新,从阴暗到光明。

“上帝说∶「天穹要有发光之体来分昼夜;它们要做天象,定节令、日子、年岁;要做发光之体在天穹里,来照在地上;」就这样成了。于是上帝造了两个大的发光体∶一个较大的发光体来管白昼,一个较小的发光体来管黑夜;又造星辰。上帝把这些发光之体布置在天穹,让它们照在地上”。

——爱,以及因爱而有的信,在这里被称为“光”;爱是“管昼的大光”,由此而生的信是“管夜的小光”。“星辰”是关于信的知识。光体“摆列在天空”指的是爱在人的意愿里,信在他的理解里。

斯威登堡提示:

现今是末终的时代,几乎没有了爱,因而也没有了信,正如主自己在福音书里的预言:“日头就必变黑,月亮必没有光芒,星辰必从天上坠下,天上的列强万象必被摇动。”(马太24:29)。

——远古教会只知道爱。最高的第三层天的天使也是除了爱,对什么是信一无所知。他们的喜乐,如此之大,以致于无法描述。没有爱,万物萧条不生,荒凉死寂。没有爱,人不能进入天国。上帝全部的诫命可以用一个“爱”字来概括。

“上帝说∶「水要滋生无数的活物,要有飞鸟飞在地上,天穹之中。」“上帝就创造大鱼、和滋生在水中各样能行动的活物,各从其类;又创造出各样有翅膀的鸟儿,各从其类∶上帝看这很好”。

——当日月被点亮,人从中得到光照,开始复活时。神允许他自认为善和真理是从他自己而来(事实上全部的善和真理从主而来。“除了一位,就是上帝,没有一个善的”)。他的真理和善被比作“青草”,“结种子的菜蔬”,最后被称为“结果子的树”,这些都是无生命的;有了爱和信,他行的善和说出的真理则被形容为有生命的东西,被称作“水里有生命的物”和“地面以上的雀鸟”。——究其底蕴,无论什么从上帝而来,都有生命,都显现为人或活物。对人而言,这些是极深奥的真理。

“上帝就给它们祝福说∶「要繁殖增多,充满海中的水;飞鸟也要增多在地上。」”一切从主而来的生命,都会自行无限地繁殖增多;尤其在来生。

“上帝说∶「地要生出各种活物∶牲口、昆虫、和地上各种走兽∶」就这样成了。于是上帝造了地上各种走兽,各种牲口,和地上各种各样的昆虫∶上帝看这很好”。

——属于理解范围的,用“水里滋生的活物”和“飞鸟”表示。属于意愿范围的,用“地生出的活物”来表示。那些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人就这样表示关于理解和意愿的事物。由此到了人更新的第五个状态。

“上帝说∶「我们要造人,按着我们的形像,照我们的样式来造;让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飞鸟,也管理牲口、以及全地、和爬在地上的各样爬行动物。」”

——在远古教会年代,主与其中的会众面对面交谈,主曾经显现为一个“人”。由于这个原因,古人把自己里面来自于主的良善和真理称为“人的”。概而言之,上帝才是终极意义上的人。

主曾经以人的形状向先知们显现,譬如《以西结书》:“在它们头以上的穹苍之上有宝座的形相,仿佛蓝宝石的形状;在宝座的形相以上、有人的形状的样式在上头”(以西结1:26)。

《但以理书》:“我夜间异象中在观看着,另有一位像人的,驾着天云而来,到那寿高年迈者那里,被引晋到他面前。受得了权柄、尊荣和国度,使各族之民、列国之民、各种方言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权柄,不能过去,他的国度是个永不被灭的。”

上帝藉着天使和精灵来管理人,每个人至少有两个精灵和两个天使——藉着灵,人与精灵世界建立联系,藉着天使,人与天国建立联系。可惜人对此竟全然不知。而一旦精灵和天使撤离,人就会即刻消亡。

人被更新后,由天使掌控,向他启迪良善与真理——所以这里以复数说:“我们要造人,按着我们的形像”;属灵人,是个“形像”,行善来自于悟,主称之为“光之子”,更高级的属天人,也是个“样式”,行善来自于爱,从内向外,他们被称为“上帝的儿子”。

“上帝就按自己的形像创造人∶按上帝的形像创造他。他创造他们有男有女”。“男和女”有内在意思:即“理解”为男,“意愿”为女。从远古教会产生的一些讲法成了惯例,所以后来的教会称良善为“女儿”和“处女”。

“上帝就给他们祝福说∶「要繁殖增多,充满全地,去征服它;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飞鸟、和在地上行动的各样活物。」”

——远古教会的人们称理解和意愿的结合、信与爱的结合、为婚姻,从这样的婚姻产出了所有良善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繁殖”。

“上帝说∶「看哪,我将全地上结种子的各样菜蔬、和各样的树、树上有果实结种子的、都赐给你们做食物”。——属天的人只会钟情于属天的事物,属灵人只会钟情属灵的事物,普通人只会钟情普通的事物,这些就是他们的食物。“菜蔬”指真理;“果子”指良善。

“至于地上各样的走兽、空中各样的飞鸟、和爬在地上的各样活物、里面有生命的、我却将菜蔬所有的青叶子给他们做食物∶」就这样成了”。

——所有的“青叶子”是普通人的食物。人在更新之前,贪欲占统治地位,还要忍受恶灵与他同处,所以只能给他菜蔬青叶之类的食物糊口。为了得到永生的幸福他需要不间断地持久争战。

“上帝看看他一切所造的都很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人被更新,大体上分为六个阶段,这被称为他被造的六日;从完全不是一个人开始,一点一点达到第六日,他终于成了上帝的形像。爱成了他的行动准则。在第六日的最后,恶灵离开了他,善灵取代了他们的位置,人就被引向天国。

人更新的连续状态,或六阶段,大致如下:

一、“混混沌沌”;

二、阴阳两分;

三、忏悔;

四、被爱与信光照;

五、行于真和善;

六、爱成了生命的主导者。——斯威登堡认为,当今世界(十八世纪),被更新的人只能到达第五种状态;达到第六种状态者很少。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上帝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第七日是神圣的,是神的“安息日”。当人属天之后,争战也就停歇了。

这一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斯威登堡指出:

人并非生命,他只是从上帝接受生命的器皿。

生命来自于上帝。人的灵,由属灵的物质造成。这些物质存在于灵界之中,它们以某种隐藏的方式被地球吸收并在那里储藏。假如这些属灵的物质并不呈现在物质实体中,种子将不会被装载着隐藏指令,不会神奇般地成长——从第一次发芽一直到结果,世代更替,毫无偏差。——毫无疑问,斯威登堡已经猜到了种子里隐藏着基因。

斯威登堡在段末提示:《圣经》的里面,奥秘极多,以致于无法详述。他所揭示的人被更新的六阶段只是其中的一丁点而已。

他报道说:天使们读《圣经》,完全不知道《圣经》文字的意思,甚至不知道一个单词的意思,更不知道《圣经》历史书和先知书部分提到的国家、城市、河流、人名等等的意思,他们只知道这些单词和名字的寓意。

譬如,乐园中的亚当,他们只会理解为远古教会,且并非具体的某个教会。挪亚,他们理解为从远古教会后裔存留并持续到亚伯兰之时的古教会。亚伯拉罕,他们并不理解为那个人,而是理解为他所代表的得救之信,如此等等。——他们领会的是《圣经》属灵和属天的意义,与文字的表面意思无关。

除了这些“古时的谜语”,摩西五经亚伯兰时代开始往后,在约书亚士师撒母尔,还有列王记中,虽然历史事件也以字面意思展现;然而所有这些章节,却同样也包含着其内在的隐秘意义。

——概而言之,《圣经》是天书,具有多重结构,多重寓意。

我们说,原始的“天体平人”有神通。

斯威登堡则说:

上帝造人、本可以活在肉身时与精灵和天使对话,事实远古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作为一个穿着肉体的精灵,他是众精灵和天使中的一员而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越来越沉浸于物质和世俗之物当中,因此这种与精灵和天使沟通之门就被关闭。不过只要这些人浸淫其中的属肉体的、物质的事情渐渐离他而去,这扇门会再次打开,他便可与精灵们同处,日常生活在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