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僵化的“三位一体”

时间: 2025-05-05 22:38:12
A+ A- 关灯 听书

斯威登堡从天上得知,自尼西亚会议以后,教会开始了退化,其根本原因是神观发生了混乱。使徒教会对神的认识原本简单而契理,他们以耶稣基督为神的化身,“神在耶稣基督里”是使徒书信中常见的字眼。保罗说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住在他里面(歌罗西书);约翰说他是真神,也是永生,无论往何处传道,都是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

斯威登堡指出,使徒从主所领受和传承的信仰,是信一位既具足神性亦具足人性的可见之神,在他身上,神成了人,人成了神。

自尼西亚会议以后,深奥而机械的“三位一体”神观开始进入教会,导致信徒对神的认识发生了混乱,信仰失去了明确的方向。从初期教会的三大信经,我们可分辨神观的变化轨迹。

对于耶稣的身份,最早的“使徒信经”如此表述:“我信我主耶稣基督,神的独生子;因着圣灵感孕,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这样的表述是符合圣言的。天使在预告耶稣降生时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路加福音)。

“就主而言,他的神性来自其父耶和华,他的人性来自其母马利亚,两性融合即为神的儿子”。

当耶稣自称神的儿子,自称与天父为一时,在场的犹太人以他说僭妄的话,拿起石头要打他。耶稣说:“我从父显出许多善事给你们看,你们是为哪一件拿石头打我呢?”犹太人说:“我们不是为善事拿石头打你,是为你说僭妄的话,又为你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神。”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吗?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他自称神的儿子,你们还向他说‘你说了僭妄的话’吗?”(约翰福音)耶稣此语道破了天机。就至深的本性而言,人原是神的儿子,只因堕入了妄念和欲望当中,迷失了自性。耶稣荣化了他的人性,与神性融合为一,所以能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启示录)。——他不仅指明了回归的路,也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信基督乃是寻求与他合一,依托他的能力回父那里去。保罗深谙其中道理,将信徒与主的关系比为枝与根的关系。正如枝依托根而获得营养,信徒也是依托主而获得生命。

至尼西亚信经,耶稣身份的表述起了明显的变化:“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神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生,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所要生的圣者称为神的儿子,变成了万世以前为父所生的儿子,两位永恒神的观念出现了。至亚他那修信经,三位一体的神观完全成型:“我等敬拜一体三位而三位一体之神……父一位,子一位,圣灵亦一位……父永恒,子永恒,圣灵亦永恒。非三永恒者,乃一永恒者……父全能,子全能,圣灵亦全能。然而,非三全能者,乃一全能者。如是,父是神,子是神,圣灵亦是神。然而,非三神,乃一神。如是,父是主,子是主,圣灵亦是主。然而,非三主,乃一主。依基督真道,我等不得不认三位均为神,均为主。依大公教,我等亦不得谓神有三,亦不得谓主有三”。至此,三位神的表述虽被严格禁止——“依大公教,我等亦不得谓神有三,亦不得谓主有三”,但三位神的概念却已跃然纸上了——“依基督真道,我等不得不认三位均为神,均为主”(不得谓神有三,又不得不认三位均为神,明显自相矛盾,自欺欺人)。

由此可见,三位一体神观乃是历史的产物,并非使徒所继承和传扬的福音。

原本照正确的神观,在耶稣身上,神性完全在人性中降临,人性完全被荣化为神性,神性的降临成就了灵界和人间的救赎,这是救赎的真义。如今照混乱的神观,救赎被认为是永恒的圣子耶稣为人类的罪过甘愿牺牲在十字架上,主动承担和代替了全人类的罪,既满足了圣父的爱,又保全了圣父的公义,导致在信徒的观念里,圣父是创造主和审判主,圣子是救主和救赎主,代为承担了人类的罪过,圣灵是圣化之主,使信徒得到圣洁。

救赎观完全被扭曲了,随之而来的是信仰标准的改变。永恒的圣子既代替了人的罪,人只要信,便可获得圣父的宽恕,死后便可接入天堂,而不论其行为如何。信就足够,行为无关紧要——推至极端,信的人行为再恶也能进入天堂,不信的人行为再好也只有被打入地狱。

从混乱的神观到荒谬的救赎观,再到徒有其表的信仰生活,基督教的堕落成了必然之势。斯威登堡指出,错误的神观和荒谬的救赎观正是基督教堕落之因。“以为主在十字架上的苦难就是救赎本身,这是教会认识上的一个根本错误。此错误连同三位永恒神的错误摧毁了整个基督教,乃至真理、良善一无所存。”(《正信的基督教》)

每次教会走到尽头,都是因为真理被歪曲,信仰生活光有外表,没有实质,基督教亦莫能外。“地球上已有过若干教会,各各随着时间的流逝走到了尽头,然后新的教会得到建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至今。当教会不再存留神圣的真理,而只有被曲解的真理时,教会就走到了尽头。没有了真理,也就没有了真善,因为善由真所构成。善为真之性,真为善之相,性不离相而存在。因为这个缘故,当教会不再认识真理,良善也就不复存在。至此,教会就走到了穷途末路。”(《正信的基督教》)

基督教表面欣欣向荣,实则内里早已朽坏,真理几乎荡然无存,信仰生活徒有其表,斯威登堡在灵界的所见所闻就是最好的见证。“时至今日,教会的信仰几乎不复存在,这从基督教许多学者和信徒在灵界的情况显而易知。死后,当他们内在的信仰受到检验时,发现他们无不以为信就足够,并说服自己那是真理。相对有学问的基督徒以为信仰就是相信他们凭主的苦难和代求得到了拯救,几乎没有人知道若无仁爱,便无真正的信仰。他们不知道何为爱人,不知道思想与意愿的区别。大多数人背离仁爱,说善行无助于得救,只要信已经足够。当我反驳他们,说爱与信为一,如意愿与理性为一,爱住于意愿,信住于理性,将爱与信分离无异于将意愿与理性分离,他们听不懂我的话。我由此看出,当今时代,信仰几乎已荡然无存”(《最后的审判》)。

有些学者认为,时至斯威登堡的年代,天主教的黑暗主要在于许多并无信仰的神职人员在教会掌权,禁锢和钳制了信徒的思想,而新教虽然是从天主教改革而来,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坚持信便得救,声称行为无关紧要,这导致多数信徒光有外表,毫无实质。

斯威登堡在灵界日记中说:

“在灵界,最险恶的莫过于那些身居尊位的牧师。由于备受尊敬,他们比任何人更爱慕虚荣。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荣耀,圣职只是他们达成目的的工具。到了灵界,当外表褪去以后,他们急不可耐地行各种可憎之事……在天主教中,最险恶的莫过于那些外表虔诚,实则野心勃勃,希望窜到高位,被人视为圣徒的人。在灵界,他们也是最具欺骗性的。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关注天堂也是为了自己。”

“在灵界,侵扰善人的主要是那些坚持信便得救,以为心里相信便是信仰的全部,在实际生活上不遵从主的吩咐,却以狡诈、敌视、仇恨、报复之心行事的人。所以说,他们并未过信仰的生活。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他们以为只要参加聚会,领受圣餐,所行的一切恶事均会得到宽恕。到了灵界,他们照各自的欲望过败坏的生活。”(《灵界日记》)——当今时代的基督教较之斯威登堡时代大概已经有所改观,据说在此中间经历了一次灵界大审判。灵界的次序得到了重整,人间也得到了新生,具体表现就是人的精神获得了自由,理性也得到了更多启发,包括斯威登堡等通灵人士的启发。

——但旧教会的改观只是表面上的,因为错误的观念根深蒂固,很难铲除。幸好还有很多信仰单纯、内心良善的人并未深受其害,他们在人间践行主耶稣的要求,信神而爱人。死后在灵界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真理,丢弃从教会接受的错误教义。但那些固执己见,坚持信便得救,枉顾在实际生活中行善积德的人,结局就相当悲惨了。

斯威登堡最后概括指出:

圣经中的许多内容只是真理的表象,而非赤裸的真理。并且许多内容是按着属世之人的理解来书写的。若不懂得圣经大抵由纯粹的对应形式写成,单单只接受圣经的表面文字,可能会引出各种各样的异端邪说——而这种对真理的歪曲会打破人间与天国的连接并关上天国之门。举例来说:上帝是绝对的爱、绝对的慈悲、绝对的良善,溶所有这些于一身的这位上帝不会生气、发怒、有报复心。

在《圣经》中,将生气、发怒、报仇的属性归于上帝,只是看起来如此而已,这些都只是表象的真理。

(斯威登堡此言太过。至尊上帝固然是爱与慈悲的化身,祂老人家还具有真与公义的一面。

斯威登堡游历天国多年,但没有见过上帝。所以误以为耶稣基督就是上帝,误以为如来与上帝在性格上是绝对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