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最后一章是【外交政策】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以临时宪法的方式规定了一边倒的政策,恐怕是相当不智。如果像建国伊始就像印度那样以不结盟的姿态两头通吃,也许对国家和人民会更为有利。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明确表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决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事实上美国已经考虑了承认共产中国的可能性。1948年11月,美国政府开始考虑与共产党新政权接触,并决定保持美国在南京的大使馆和在主要城市的领事馆,以便观察中共动向,随时接触。
1949年10月1日,红色中国成立,向世界各国发出外交承认的请求。10月2日,苏联表示了“承认”。10月6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美国承认新中国的三个条件:新政权必须有效控制中国;接受前政府的国际义务;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可。——接受前政府的国际义务与中共事实上没有大的冲突,国民党的中华民国政府已经领导中国基本上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租界(1947年),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收回了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最后是1947年4月7日)及其它特权。除了港澳,除了1945年8月与苏联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的几条之外(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大连港为国际自由港,旅顺港租予苏联,中长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管)。《共同纲领》第五十五条也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10月6-8日,美国国务院召集大型会议,研讨中国之事。与会的多数人认为:美国应该承认国民党垮台的事实,承认新中国。哈佛大学的费正清教授甚至认为:“美国不应该去防止台湾落入中共手中”。艾奇逊国务卿表示:国务院愿意考虑承认红色中国的可能性。他说:毛泽东不像是苏联的傀儡,而且中国革命的胜利与苏联关系很小,考虑到莫斯科对中国东北、西北的野心,他断言,少则6年,多则12年,中苏关系一定破裂,而美国一旦撤出中国,大概需要22年才能在中国重新站稳脚跟。——艾奇逊的预言非常准确,1960年7月,苏联撤走在华专家:中苏走向了全面分裂,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都与艾奇逊的预言若合符契。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率团访问莫斯科,中苏结盟,使中美之间的缓和失去了可能性。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派出自愿军赴朝参战,虽然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也使中国无法像二十、三十年代的苏联那样,可以利用西方的资本加快本国的经济建设,可谓是弊多利少,得不偿失。
中共在六十年代既反帝又反修,还要支持世界革命,在国内更是爆发了“文革”动乱,八方树敌,“四面出击”,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对苏联的牵制,几乎肯定会一战亡国。
七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利用苏美矛盾,打开了中美关系僵局,恢复了中日邦交,与加拿大、意大利、英国、联邦德国等其他西方大国改善了关系,夺取了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为后来中国的走向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不结盟、全方位。第三代,第四代的外交政策则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保障。都比X某的树敌外交,撒钱外交要高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