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伊壁鸠鲁哲学的解说五花八门,有不少属于肆意歪曲。
要弄清伊壁鸠鲁到底是什么观点,我们最好回溯原典。
幸好网上有包利民先生根据希腊文、参照英文对伊壁鸠鲁所有残留作品的翻译,字数也不算很多。
《论自然纲要》
在下把要点摘录一下,供网友们参考:
一、致希罗多德信(《论自然纲要》)
伊壁鸠鲁向希罗多德问好!
希罗多德,对于那些没有能力仔细研读我写的关于自然的所有文字、或者根本无法通读我撰写的那些篇幅大的著述的人,我已经为他们准备了整个体系的一个概要,以便帮助他们充分地掌握最重要的原理,使得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依靠对于自然的学习,运用那些关键要点帮助自己。那些对整体理论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的人,也应当不断背诵整个体系的要点大纲。因为我们常常需要的是一个总体把握,而不是细节知识。
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回到基本要点上来。我们要牢牢记住它们,以便从中得出整个体系的最主要的概念,并且从中推出所有的具体细节……既然这条路对于所有从事自然学说研究的人都有好处,既然我自己持续不断地研究自然并且从这种生活中得到最大的宁静,我就为你准备了有关整个理论的基本要素的这么一个概要和手册。
……
2、标准
希罗多德,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所指是什么。这样,当我们需要判断意见或是探讨事情或是解决问题时,就可以回溯到这些所指上来,从而不至于由于要求无限解释词义而使事情无法决断,或是使用没有意义的空洞词语;……
3、基本原则
掌握了这些之后,我们现在应当对不明白的事物(指超出感官把握的东西。——中译者注)进行一个总体的考察。首先,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无中产生。否则,一切东西都可以从任何其他事物中产生,而不需要(相应的)种子。再者,如果事物的消失意味着毁灭为无,那么世上的所有东西早就会消失了。然而,事物的总体过去一直是现在这样,而且将永远是这样……
其次,存在总体由物体和虚空所构成。物体的存在处处都可以得到感觉的证明。理性在推论不明白的事情时,也必须根据感觉。然而,如果不存在“虚空”或“地方”或我们称为“无法接触者”的东西,则物体将无处存在,也无处可以运动;然而,很明显事物是在运动。除了物体和虚空之外,我们无论是通过观念还是通过观念的类比,都无法想象还存在着其他完整的、独立的实在事物(而不是独立实体的偶性或属性)。
在物体当中,有的是组合物,有的是组成组合物的元素;元素是不可再分割(“原子”)和不可变化的,只有这样,万物才不至于毁灭为无,组合物在瓦解后还会有些东西能够保存下来;这种原子具有“充实坚固”之本性,无处消灭,也无法消灭。因此,本原必然是不可分割的、物体性的东西。
……还有,事物的总体在物体的数量和虚空的范围两个方面都是无限的。如果虚空无限而物体有限,则物体将无法停在任何地方,而在其运动中弥散消逝在无限的虚空当中,因为没有东西可以支撑它们,或是正往其向上的反弹,把它们挡回来、如果虚空有限,那么无限的物体将无处容身。
此外,原子物体是充实坚固的,组合物由原子产生,毁灭时又复归原子……原子永恒地连续运动着,且有的垂直运动,有的偏离垂直运动,还有的在组合物内部颤动。颤动的原子中,有的原子碰撞后相互跳开;有的则只在一个地方颤动,如果它们正好由于相互缠绕而被困锁在一起,或是被其他形状钩扯……
(下面他还说原子除了形状、大小和重量之外没有其他属性,在《十二要点》中他说颜色根据原子的排列不同而变化,原子不可能拥有所有大小尺寸,因为从来就没有被人看到的原子。——第欧根尼·拉尔修注。)
把所有这些话记住,它们足以给研究存在的本性的人提供一个大纲:
此外,存在着无穷多个世界,有的和我们这一个世界相似,有的不同;因为我们刚才已经证明,原子的数量是无穷的,它们运动中走得极远。世界从中产生或由其构成的原子不会在形成一个或有限的几个世界(无论它们与这个世界是否相像)中被耗尽。所以,没有任何障碍能使无数个世界的产生不可能。
4、影像与感觉
(1)视觉
此外还存在着与固体事物形状相同的形状,它远远比所有可以见到的事物都要精微稀薄…我们把这些形状称作“影像”。
……此外要记住,影像能以理智所能想象的最快速度产生。物体的表面连续不断地流出影像,由于其他原子立即补上去,事物看不出来有什么减损。影像可以在很长时间里保持固体事物中原子的排列和秩序,虽然有的时候也会混成一片。由于不需要实体性内容,它们有时可以在周遭环境中快速聚合而成(比如海市蜃楼)。这类性质的影像还可以有其他的产生方式。以上所说与感觉都不相违背,我们能看到明明白白的万事万物,这都是由于外部事物连续不断地向我们发来印象。
我们必须知道,正是由于外部事物中有某些东西进入到我们中来,我们才能观看到它们的形状和思考它们;因为认识靠的并不是外部事物在我们和它们之间的空气中印上它们的颜色和形状的本性,或是靠我们(的眼睛)向它们发出光线或其他什么流射物,而是靠某种来自事物并与其同色、同形并保持相应大小的形状进入到我们的眼睛或心灵里。这些形状运行极快,并因此而使人感到是一个连续的物体……
如果我们没有可以与之进行比较(接触)的东西,那么在画像中看到的或睡梦中出现的录象、还有以其他的方式被心灵直观或感官所把握的印象,就不会与我们称作真实存在的东西相符合。如果我们没有察觉在我们心中有一种与感知活动一起出现、又与之有别的运动,也就不会产生错误。这一运动如果得不到证明或被证明不对,则错误就发生;如果得到了证明或没有被证明不对,则真理就产生。
我们必须牢牢地坚持这一看法,这样我们才不会放弃建立在明白感觉之上的标准,也不会把错误和真实的东西混为一谈(伊壁鸠鲁在反对怀疑派)。
(2)听觉
当说话的人或发出各种声响的东西向我们流射原子时,听觉就产生了……如果没有某种内在关联的东西向我们流射,就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听觉。我们没有必要认为空气被话音或其他声音塑造成一定形状(这是在反对德谟克里特的观点)。因为空气根本不可能受到这种作用。实际上,我们的说话震动会立即送出某种分子的流射,这就像呼气一样,于是便产生了听觉。”
(3)嗅觉
我们还应当考察一下嗅觉。正如听觉一样,如果没有从物体向我们流射出适宜于刺激感官的分子,我们就不会产生嗅觉。这些流射有的引起混乱和异常感,有的是平静和宜人地进行的。
5、原子及其属性
再者,除了形状、大小和重量和其他必然与形状联系在一起的性质之外,不应当认为原子还具有现象的其他属性。一切属性都会变化,而原子决不会变化,否则在组合物的毁灭中就不可能有什么坚固的东西留存下来而不可毁灭。这样的东西(原子)使存在不至于在变化中毁于非存在,也不会使存在从非存在中产生。这样,变化只是原子以多种方式变换位置、增减数量而已。这种能够变换位置的东西本身不会毁灭,不具有现象的变化性;它们各有自己的独特分子团和形状;这些必然保持不变。
在我们的经验中还可以看到,当事物外形变化时,它的其他属性都消失了,形状却能够内在地持存下来。属性在变化中不能像形状那样持存不变,而是从整个物体中消失;这一留存下来的东西(原子)足以造成组合体的种种不同,既然必须有某种东西留存下来而非毁灭于非存在。
不能认为原子拥有所有的大小,否则就会受到经验现象的反驳了……那就必然要推出我们会遇上能够被看见的原子。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我们也无法想象看见原子的可能性。
此外,我们决不能认为在有限的物体中有无数分子,即使这些分子很小;我们也不能同意事物可以无限分割成越来越小的分子,否则,万物就会空虚化……
另外,只要原子在虚空中穿行时没有遇到阻挡,它们的运动速度必然是相等的。只要没有阻碍,重的原子就不会比小的和轻的原子运动得更快;只要小的原子找到适宜自己的通道,没有遇上阻碍,它们就不会比大的原子运动得更快……
6、灵魂及其性质
我们要记住这一原则:在思考中必须时时回归到感觉与感受上,因为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信念。下面我们应当对一灵魂进行一个总的考察。灵魂是弥散在带个有机整体中的最精微的物体,很像混合了某种热的气息,有的方面像热,有的方面像气息……我们必须记住:灵魂是感觉的重大原因;但是,如果灵魂不被有机体的其他部分包住,就不能进行感觉。有机体的其他部分向灵魂提供了这一必要条件,而且因此分有灵魂的某些功能——虽然并不拥有灵魂的所有能力。灵魂如果离去了,有机体也就失去感觉能力……
所以,只要灵魂依然存在于身体中,则身体的某个部分的失去并不会使感觉能力消失。身体外壳有时会全部或是部分地受到损伤,并导致某些灵魂分子的失散;然而只要灵魂本身存在下来,就依然拥有感觉。但是,如果构成灵魂本性的那些原子——尽管数量很小——消失了,则余下的有机整体即使整个地或部分地持续下来,也不可能有感觉了。
再者,如果整个有机体毁掉了,则灵魂就四下消散,不可能再拥有自己的功能和运动,从而也就不再拥有感觉。(伊壁鸠鲁在其他地方还说灵魂由最光滑和最圆的原子构成,比火原子还要光滑和圆得多。灵魂的非理性部分散布在身体的其他部分中,而理性部分居住在胸中…精子是从整个身体产生的——第欧根尼·拉尔修注。)
我们还要考察一下“非物体”是什么;在通常的说法中,它指的是一种自身存在的东西。然而,能够自身存在的非物体的东西只有虚空。虚空既不能作用、也不能被作用,只能让物体穿越其中运动:所以,那些说灵魂是一非物体的人是在说胡话:如果灵魂真是非物体的,那它就既不能作用、也不能被作用;但是很明显灵魂拥有这两种能力……
7、属性与了偶性
此外,形状、颜色、大小、重量以及其他被称为物体的属性的东西——它们或是属于所有物体,或是属于可以通过感觉认识的可见物体——都不能被看作具有独立存在的本性……根据“偶性”这个术语的最通常用法,我们必须指明:偶性既不具有一整个物体的本性(那是从整体把握的),也不是永远伴随整体的“属性”(物体离开那些属性就无法被认识),一个物体一出现,这些偶性就被不同的感觉所认识到,并因此而被称为不同的偶性……这些现象中的一种独特偶性就是我们称为“时间”的东西。
8、其他世界
除了上述这些话,我们还应当认为:许多的世界,许多与我们看见的事物很像的有限的聚合体也从无穷中产生。这一切世界无论大小,都是从独特的原子团中分离出来的。所有的世界又将再次毁灭,有的快些,有的慢些;有的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有的是由于那样的原因毁掉的。
众多的世界不必只有一种形状。因为没有人能证明在某一个世界中可以有产生动物、植物和其他所有我们看到的东西的种子,而在另一个世界中就不可以有。
9、语言和文化的产生
……有的时代里的进步大一些,有的时代里小一些。所以,事物的名称并非起源于习俗的约定,而是各个部族在各自的独特感受和感觉印象的推动下,发出特别的声音……
10、天体
此外,不得认为在天体的运动、回转和日月食以及天体的升降中有一个享受着完全的不朽幸福的存在者在勤勉地管理着这一切,因为劳作、操心、愤怒和偏爱与幸福不相容,相反,它们起源于软弱、恐惧和对邻人的依赖。天体无非是圆形的火,它们也享受着极度幸福,不会自愿进行这些运动。我们应当保持所有这一切术语(神圣幸福,不朽)的指称的庄严性,以免使这些词语产生与神圣庄严性相冲突的涵义。否则,这一冲突会造成灵魂的极大扰乱。,所以,我们应当认为天体的固定不变的周期运动现象来自于世界产生时的最初的原子聚拢和结合……
11、结论
在说了这一切之后,我们必须指出;有几个原因产生了灵魂的最大烦忧,一个是既认为天体是幸福的和不朽的,又自相矛盾地认为天体有意愿、行动和动机;再一个是总是推想或猜测存在着什么永久的坏事,这或者是由于(地狱)神话,或者是由于害怕死后失去感觉,就好像死亡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似的。并且,这种烦忧不是来自理性的判断,而是出于非理性的过分偏执。所以,那些不能给自己的恐惧限定一个范围的人会遭受那些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系统知识的人所遭受的同样烦忧——甚至更加厉害。心灵的无烦忧就在于从这些惧怕中解脱出来,并始终不懈地牢记基本要道。
希罗多德啊,这样一来,你就有了整个自然学说的最重要的概要。如果精确地记住这些理论,我相信,即使一个人不曾详细地研究过所有细节,他也比起他人掌握得好的多了;因为他自己就能够搞清我在长篇著述中所详细阐发的观点。这些概要如果牢记在心,就能向他提供源源不断的援助……
伊壁鸠鲁致希罗多德的信,即《论自然纲要》,是一篇光辉的杰作。他的第二封信——致皮索克勒的信被称为《天文学纲要》,同样精彩纷呈。
《天文学纲要》
其辞曰:
“伊壁鸠鲁向皮索克勒问好!
克莱恩把你的信带给了我,你在信中继续表达了对我的热忱,与我对你的喜爱相称;你还令人信服地努力回顾了有助于带来幸福生活的那些思考。你提出要我送给你有关天文学的清晰简要的概论,以便你能够很方便地背诵……好好地学习这封信吧,尽快把它以及我写给希罗多德的信中的小概要都背下来。
1、方法论
首先必须明白,无论是与其他学问一起,还是就这门学问本身,天文学除了带来心灵的无烦忧和坚定的信念之外,再无其他目的……自然的研究不能依靠空洞的假设和习俗传统,而应当遵从事实的自然启发。因为非理性的和空洞的意见对于我们所需要的无烦忧的生活毫无帮助。万事万物在连续不断地发生着,它们可以以多种方式加以解释,只要与现象一致就行。各种理论都是或然性的。如果有人在这些与明白的现象同样一致的解释中挑出一些,排斥另一些,那他就明显已经背离了自然研究,掉进了神话的泥坑……
2、诸世界
一个世界就是从宇宙中切划出来的一团东西,其中包围着星球、土地以及所有的其他可见的东西……这样的世界的数量是无穷的。而且,这种世界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中产生,也可以在世界之间产生——我们称那个地方为“世界之间的空间”,这是一个相当空旷的地方,但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是一个巨大的真空,因为世界的产生需要从某个世界中、或是世界之间或是多个世界流出的种子,通过逐渐累加成形,并分布到各地。从适宜的地方源源不断地涌出种子,直到在能够支撑它们的某种基础上稳定下来……太阳、月亮以及其他星球并非首先独立地生成。然后再被我们的世界包容进来,而是由于具有与风或火或与它们二者相似的精微原子的增多和旋转而形成与成长的,大地和海洋也是如此:因为感觉就是这样提示我们的。
太阳以及其他星球相对于我们的大小正像太阳显现出来的大小一样。至于它们本身的大小,那可能比看上去的大一些,或是小一些,或是一样。因为我们日常所看到的远处的火也就是这样的……它们之所以会运动,可能是由于整个天穹的旋转。携带它们运行,也可能是天穹静止不动,而太阳月亮和星球由于世界开端时形成的某种向上的必然冲力而转动……
太阳与月亮的回转……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旋转运动在一开始就内在于星球之中,所以它们就只能环形运动。所有这一切以及同类的解释,都与明白的现象没有冲突,只要一个人尽其所能关注在这些事情上与现象保持一致,不被那些奴性十足的所谓“占星家”的编排的诡辩之说所吓倒。
月亮的盈亏可以是由于月体的自转所造成的……月亮可以自身发光,也可以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芒。因为我们的经验里,许多事物是自己发光的,也有许多事物是从别的东西那里得到光芒。天体现象也一样可以如此解释……
(在《论自然》第7卷中伊壁鸠鲁说:日食是由于月亮的遮蔽,月食是由于地球的遮蔽,或者由于月亮的运行。伊壁鸠鲁派的第欧根尼在《比来客顿》的第l卷中也是这么说的——第欧根尼·拉尔修注)
天体运行的规则性周期也可以按照我们日常经验中的类似情况来说明:不要用神的本性来解说这些事情。我们要让神保持在全然幸福的状态中,毫无操劳。
……昼夜的长短变化可以是由于太阳越过大地时,运动速度的快慢变化所造成的,因为它越过的地方有的长、有的短,而且它可能在有的地方走得快些,在有的地方走得慢些。这类现象在我们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到……
3、气象学
……云可以由于空气在风的挤压下变得密集而形成和聚拢,也可以是由于适宜于产生云的原子的相互缠绕,也可以是由于气流从地上和水中集拢起来。这样的汇集还可以通过其他许许多多的方式形成。云形成之后,或者由于受到挤压,或由于其他变化,就能下雨。空气在移动时正好从某个地方涌出,也可以产生下雨现象。暴雨是由于容易产生这种倾泻的原子的聚合所导致的。
打雷……也可以是因为云的相互摩擦,或是当云变得像冰一样坚固后碎裂开……闪电同样是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产生的。云的相撞和摩擦会送出特定形状的火,于是产生闪电……闪电先于雷声出现。在上述的云的环境中,当风一吹向云,就能把形成闪电的形状挤出来;然后,风在云中卷动,才发出轰隆之声。或者,即使两者是同时发生的,闪电朝向我们的运动速度也快得多,然后雷声才来到,就像我们看到某个人在远处击打东西时的情况一样……雷电还可以通过许多其他的方式产生。我们要拒斥的只是神话的解释方式。只要我们在推论不明白的事物时牢牢地遵循现象事实,就能排除神话。
地震可以产生于地下的风被包围挤压,吹散了地下的土坎,引发了连续的运动,造成大地的颤动……地下的基础部分的下坠引起的众多运动的不断传递,直到遇上更坚固的地方的抵挡,也可以产生地震。大地的这种运动还可以由于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而产生。
冰雹产生于风的分子的聚集、牢固凝结,然后又碎裂成小颗粒;也可以由于某种水分子的轻微凝结;
……雪可以由于适宜产生雪的云不断地遭到大风的挤压,其中的稀薄雨水就通过适宜的通道溢出,在下方突然遇上寒冷后,这些下落的雨水就在运动中凝结起来。
……露水产生于适宜于造成这种潮湿状态的空气的凝聚,或是产生于潮湿的地方或积水的地方的空气向上蒸发;
……霜和露水的产生没有很大差别,也是由于环境变冷而导致了水分子的凝结。
冰的产生是由于水中的弯斜的和尖角的原子把圆形的原子挤出去了;也有可能是由于弯斜的和尖角的原子从外面进入到水中,聚集在一起,把圆形原子挤了出去,然后凝结起来。
虹的产生是由于太阳照到潮湿的空气上;……当太阳照射到这种空气的不同部分并反射时,邻近的空气就会出现我们看到的这些颜色。
……月晕产生于月亮四周的空气向月亮移动;也可能是由于从月亮向周边均匀地流射出的物质被四周的空气同时挡住,于是印出了一种圆形的云状东西;……
4、关于星星的一些问题
有些星的运行没有固定的轨道,有些星却整齐划一地运动着一这些情况可以这样解释:世界发端之际的圆形运动必然使其中有的星星有规则地、不变地旋转。使另一些星星作着不规则的运动。另外,这也可能是由于星星穿越过不同的地方;有的地方有匀称的气流,驱使空气走向一个方向并均匀地点燃它们;有的地方的气流则非常不匀称,于是就产生了我们所看到的偏离轨道的现象;在这些事上,现象明明提示有许多可能的原因,如果坚持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个疯子.是不可思议的自相矛盾!而这正是那些发疯的占星术士们干的事情。他们硬是不肯让神免去管理天体的苦差,给星星安排了毫无意义的原因。
有的星看上去落在其他星的后面,这是因为它们的环绕轨道虽然和别的星同样,但是转动得比较慢些;或者,是由于它们在进行反向的运动,又被其他星星阻滞着;或者,是由于在做同样的环形运动时,有的星需要越过较多的区域,有的星则需要越过较少的区域。只有那些打算用神话迷信向大众炫耀的人才会坚持说这些解释中只有一种是对的……
5、结论
皮索克勒,这一切你都要牢牢记住,这样你就能远离神话,能够全面地认识这一类的事情……
——以上就是伊壁鸠鲁原汁原味的自然哲学。
观察细致,推理严密,展示了一个头脑异常清晰灵敏的民族在科学技术上卓绝的天赋。
碧海蓝天,透明的空气,旖旎的风光,适宜的气候,看起来大大有助于哲人的思考。
希腊海滨:
图/圣托里尼岛(Santorini)
海滨度假村
图/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纳夫普利奥(Nafplio)
希腊《仙女》展示了神的创造的绝美:
美来自神
《伊壁鸠鲁基本要道》
除了上述内容,一些补充也必须提及,如《伊壁鸠鲁基本要道》:
“12、如果不清楚地认识整个自然,一个人就不能在最关键的事情上消除恐惧,就会生活在神话造成的惧怕中。所以,如果没有自然科学的话,就不能获得纯净的快乐。
13、如果我们害怕天上和地下的事情,或一般来说无限宇宙中的任何事情,那么我们即使获得了免除他人威胁的安全感,又有何益?”
伊壁鸠鲁最出名的弟子是卢克莱修——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约前99年 - 约前55年),他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杰出诗人和哲学家。
他反对当时在罗马盛行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的学说,也反对一般哲学家所主张的神创论,认为物质的存在是永恒的,整个世界包括神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伊壁鸠鲁学派是不提倡自由思考和自由讨论的,它主张逐字逐句的背诵经典,就像早期佛教。
由于伊壁鸠鲁学派在几百年间没有发展,卢克莱修只是在重述伊壁鸠鲁的观点,也是世所公认。
所以,我们可以很有把握的把卢克莱修的《万物本性论》当成伊壁鸠鲁哲学的可靠文献,加以摘引。
《万物本性论》
卢克莱修崇拜自己的师祖,把伊壁鸠鲁比作太阳。
他说:
他(伊壁鸠鲁)的智力远远地超过了全人类中的任何一个,他曾经使所有其他人都暗淡无光,就像天上升起的太阳使群星光芒隐退一样。
“当人类在大地上到处悲惨地呻吟
人所共见地在宗教的重压底下
而她则在天际昂然露出头来
用她凶恶的脸孔怒视人群的时候
是一个希腊人(伊壁鸠鲁)首先敢于
抬起凡人的眼睛抗拒那个恐怖
没有什么神灵的威名、闪电的轰击
或天空中滚滚的雷霆能使他畏惧
相反却更加激发了他灵魂中的勇气
他渴望在所有人当中第一个砸开自然奥秘之门的门闩
他心灵的强大力量战胜了一切
于是他远远地越过了熊熊燃烧的世界之墙(一般古代自然哲学家都认为我们的世界被“火墙”,就是那闪闪发亮的天穹所包围着。)
在思想和想象中走遍了整个广阔无垠的宇宙
然后,他带着战利品凯旋归来
向我们报导
什么东西能够产生,什么东西不能够
以及万物的力量限制及其永久不易的界碑之所在
于是,迷信的威风被踩在脚下
而人类的地位则被这一伟大的胜利凌霄举起。”
网上的许多人把卢克莱修称为无神论者,甚至是伟大的无神论斗士,其实卢克莱修只是在反对荒唐的宗教和可耻的迷信。因为他接着说:“我担心你刚入哲学之门,恐怕会认为我不虔敬,正走上一条通往罪恶的道路。恰恰相反,正是迷信才经常带来罪恶和亵渎神灵的行为。在奥里斯,我们的大道路口女神的圣坛就被伊菲娅纳撒的鲜血所污染,她被公推的军队一首领所杀害”。
“大道路口女神”就是猎神阿特米斯——狄安娜,当年准备远航攻打特洛伊的阿伽门农舰队集结在奥里斯,被风暴阻挡无法出动。祭司说阿伽门农冒犯了猎神,必须把自已的女儿伊非娅纳撤作为牺牲献给她。阿伽门农就在祭坛上杀害了自己的女儿。
卢克莱修认为,这就是迷信助长罪恶行为的最有力证据!
卢克莱修(也就是伊壁鸠鲁)指出:
我们闻到不同气味,却没有亲眼看见它们如何进入我们的鼻孔。我们也看不到声音如何传递。经年累月,戴在手上的戒指,弯弯的铁犁都会逐渐磨损。衣服挂在浪花四溅的岸边会变得潮湿,而晾在太阳底下就会晒干。然而,我们既看不到潮湿的水汽如何渗入衣服,也看不到它们如何在高温之下蒸发消散。——这些即足以证明原子论是正确的。组成它们的微小微粒的每次散逸,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大自然总是通过不可见的物体在进行工作。
他认为“心灵”与“灵魂”不一样。前者是居于我们胸膛中央的精细原子,后者则散布全身、与身体原子相混合。前者代表思想,后者代表生命;后者服从前者(二者大致相当于中国人所谓魂魄)。它们在死亡之际抛弃我们的躯体,散逸四方,躯体却没有减轻任何重量,证明了它们十分轻盈,像轻烟一样。
灵魂离开身体之后,再没有身体,再没有什么眼睛、鼻子、舌头、耳朵一类器官,所以它不再能感知。如果灵魂不朽,在我们出生时潜入人体,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记起前生的岁月?为什么我们对以前所做过的事不能保留有丝毫的印象?——认为当野兽们恋爱和分娩时,灵魂都站在旁边准备投胎,这显然是太荒谬了。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以前的灵魂早已消亡,而现在的灵魂则是现在才产生的。
死亡对我们不算什么,与我们毫无关系,就是永久的睡眠,不过是归于一片虚无。没有一个人死后会被送入“黑暗地狱”的深渊。
感觉的任务只是接受印象,对印象进行判断的是心灵。
正确或错误,只发生在心灵判断推理的阶段。
时间不能独自存在,我们也不同意离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还能感知到“时间本身”。
原子的不可分割,无法独立存在的“组成部分”是始基。自然不会容许始基被撕裂开或毁灭掉,而是保存下来作为万物的种子。
卢克莱修(伊壁鸠鲁)接着批驳了其他自然哲学家的始基论,批评了赫拉克里特的“火一元论”与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以及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之说。
他证明了“原子论”优于古希腊哲学家的诸多种说法。
伊壁鸠鲁(卢克莱修)用原子的“偏斜”运动解释“自由意志”,认为“当原初物体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在虚空之中直线下落时,它们会在无法确定的时间和地点稍稍偏离其常轨,那一点偏移刚好够得上被称为运动的改变。如果它们不会偏斜,那么一切都会向雨点一样穿过渊深的虚空垂直向下跌落,始基的一切相遇都不会发生,也不会引起任何撞击。这样,大自然将永远无法产生任何东西”。
——他“再三地强调,原初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必定会稍有偏斜,但仅仅是最微小的偏离”。
“如果所有的运动总是构成一条长链,新的运动总是以不变的次序从老的运动中发生,如果始基也不通过偏斜而开始新的运动以打破这一命运的铁律,使原因不再无穷地跟着另一个原因,那么大地上的生物怎么可能有其自由意志呢?——这一自由意志又如何能挣脱命运的锁链,使我们能够趋向快乐所指引的地方,而且可以不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是随着自己的心意偏转自己的运动?”
“使心灵不至于在所有行为中都服从必然性,使它摆脱被奴役和被迫承受苦难与折磨的,正是始基在不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空间的细微偏移”。——这大概是科学史上对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的最早表述,意义重大。
在毫无阻力的虚空中,不同重量的东西必定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但不同的东西在水和空气中下落时,水和空气的阻力却会使它们的下落速度产生差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运动观点的颠覆,就是在向伊壁鸠鲁回归)。
我们的这个世界是个旋转着的球体(天文学所谓天球,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旋转着的球),大地悬空位于它的中心,世界之球的外面和里面都是空气。
太阳之轮不会比我们所感觉到的那样大许多或小许多;月亮也是一样。如此之小的太阳吐出那么多的光芒,完全可能是由于从那个地方打开了整个世界的独一源泉,涌出了光的浪潮,就像一个小小的泉眼能够泛滥广大的草原一样。
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自发地产生并生长着的。比如,当土地因为淫雨浸泡而腐败时,你可以看到活的虫蛆从恶臭的粪便之中爬出来。——在雨水和太阳的照射下,许多生物可以从大地自然诞生;
古时候的土里面充满了热量和湿气。只要有个适宜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子宫,诞生婴儿。
古时候,大地独自产生了人类,并且几乎一下子就生出了遍布崇山峻岭的所有野生动物和空中飞翔的千差万别的各种鸟儿。
大地还试图生产某种奇形怪状的生物,比如处于男女之间的两性人。——大地母亲在她年轻茁壮的时候,可以孕育植物、动物、人类。
今天的大地之所以不再富有生产力,只能产出一些蠕虫之类的微小生命体,是因为她已经衰老,就像一个妇女由于年老而耗尽了生育力一样。
斯多葛学派认为地上的生命来自天界,或者说动物是沿着从高天之上放下的一根金绳走到大地上的;
伊壁鸠鲁(也可能是卢克莱修)断然否定了这一点,斥之为可耻的迷信。
他说:有些人认为若是没有神力相助,大自然就不可能如此精确圆满地产生一切。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宇宙绝不是什么神圣力量为我们造设的,宇宙充满了太多的缺陷。
神灵生活在最为平和的状态下,远离凡尘俗事;神灵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危险,他们凭借自己的资源就己经极为富足强大,根本就不需要我们。他们既不会由于人们的侍奉而欢心,也不会被激怒。——如果神灵干预世界,他们怎么会常常发射出闪电,击毁自己的神庙?或者时常放过罪恶之人,却用霹雳杀死一些无辜或本不该死的人?
如果一个人坚定这些信念,就会获得解放,获得自由。他不再需要神灵的帮助,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采取行动。
伊壁鸠鲁(卢克莱修)驳斥了源自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的希腊宗教。
他认为神不会对人类实施凶残的报复。雷鸣电闪都是自然现象,冷热不均、阴阳搏战,在云层中巨大的能量不断聚集、壮大,到了临界点,就会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射出。
霹雳可以在一眨眼的功夫轻易地将铜分解,将金熔化,是因为霹雳是由十分精细、十分光滑的元素所组成,所以它可以轻易地钻入铜和金子之中,在其中畅通无阻,并瞬间就将所有的联结和纽带都拆散、分开——这是对大气放电现象和电流的天才猜测。
云带着从海面上吸取的大量水分,在风的吹拂下远去,将水洒落到了世界的各个地方。
淡水沿着河床再次入海,完成一个循环。
有害的元素进入人体,就会给我们带来疾病、瘟疫,甚至死亡。
磁铁相吸引是因为从磁石里流出了一股磁流(形成了磁场?)……
对于火山爆发,尼罗河的泛滥等等,伊壁鸠鲁(卢克莱修)同样给予了自然主义的解释,批判了流传已久的巫术迷信。
——以上就是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概貌。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的西方哲学研究,已经开始侧重原始文本的解读。这是中国学者因被长期误导,痛定思痛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教训。
我们尽量寻找、回溯原典,不避烦冗,就是遵循这样的学术理念。